分享:

每年由本校鄭月妹老師統籌策劃「創.藝.術」工作坊,又為大家帶來驚喜!今年首度邀請知名策展人,同時也是行銷系鍾經新老師規劃校園裝置藝術活動,此次以「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為展題,邀請藝術家邱泰洋展出《春之風帆》作品。10月31日在《春之風帆》作品處舉行建築專業學院同學的美學散步,由鍾老師現場跟同學們分享策展的緣起及理念,尤其是設置在勵志園遺址旁更具其激勵的意涵。雖然這件作品創作年代已久遠,但因為策展的機緣,在今日卻賦予了新的意義,並與逢甲大學這塊土地有了連結。

逢甲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讓建築專業學院學生有機會與藝術家對談。

逢甲大學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迎風躍進—走在歷史的切線上」,讓建築專業學院學生有機會與藝術家對談。

鍾老師曾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因為擁有四年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掌舵經驗,而且本身創立大象藝術空間館及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推動當代藝術不遺餘力,對於空間規劃及藝術品的選擇擁有豐富經驗,並擔任「內容策展」課程教學已經第三年,此次首度受到鄭月妹老師的邀請,擔任校園「創.藝.術」活動之策展人。而藝術家邱泰洋老師為東海大學通識中心「公共藝術」課程之助理教授,經常擔任國內外公共藝術的策展人及審議委員。

鍾老師在策展論述中提到:「從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帆船在全球貿易和戰爭中的主導地位達到了頂峰。以『風帆』來喻意自我的內心狀態與激勵面對挑戰時的勵志情懷,在文學界及藝術界被廣泛使用。

邱老師以《春之風帆》定名作品,帆船航行的力道出現在受風鼓起的風帆上,而受風的那一面形成凹面,陰陽相互對立又取得平衡,在邱泰洋《春之風帆》的作品中,看到逆風前行才能乘風破浪,藉此激勵人心、勇往直前不畏困難。

邱泰洋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 Fiber-reinforced plastic)為塑材,表達風帆受風張揚的律動,而這件作品又安置在勵志園旁,勵志園曾經是逢甲校園裡的一景,民國66年由建築系與都市計劃系老師精心構思出的一個休閒園地,並由高人言董事長命名為「勵志園」,但後來民國88年時拆除而走入歷史。

邱老師也從己身經驗給同學們最佳的觀念注入,他認為要成為優質的建築師,眼界非常重要,也期許同學勇於嘗試;現場同學提問熱烈,但因時間有限,有些問題只能簡單答覆。最後鍾老師給同學的建議,要提昇自己的美學判斷,應該經常接觸各類藝術及建築展覽,讓自己能夠融入並廣泛了解藝術,才能在往後的建案中注入藝術元素,成為相得益彰的要件。

《春之風帆》安置在歷史的切線上,逢甲學生在校園的遺址旁能欣賞到勵志的公共藝術,也是另一種美學的培育。

《春之風帆》安置在歷史的切線上,逢甲學生在校園的遺址旁能欣賞到勵志的公共藝術,也是另一種美學的培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