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球不落地,永不放棄
我在大一下時,單純因為熱愛排球,而鼓起勇氣加入了女排校隊。那時的我是球技較差的球員,但憑著對排球的熱情,使我願意反覆練習每一個基本動作,每週的體訓、每一次的團隊合作、流過的汗水與擦傷的膝蓋,成為了我大學記憶中最熱血也最珍貴的一部分。
排球是一項需要全場六人彼此配合的運動,沒有人可以單打獨鬥。就像我後來參與的每一個國際志工與見習計畫,也是如此。只有懂得傾聽彼此、相互支持,才能把困難的任務化為現實。校女排的歲月不僅鍛鍊了我的體能與毅力,更讓我知道:團隊的力量,能夠創造出一個人無法完成的改變。

球場上訓練嚴格,但私底下很照顧我們的球隊學姊。
啟蒙點:土敘邊境實習的旅程
在大二時學習了全球環境議題的專業知識,其中對於循環經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那時校內的「學海築夢計畫」,有到土耳其實習的機會,其中一項特色便是循環經濟,實習內容主要是環保、環境教育相關,得知這個消息的我立刻積極的去報名。
暑假期間,我們九位實習夥伴一起來到土耳其雷伊漢勒市,在「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實習,這裡主要對敘利亞難民提供幫助,提供職業訓練和教育協助。我們九人的實習團隊分工合作,整體執行項目可分為三大面向:環保行動、教育服務與媒體推廣。
具體來說,包含利用回鍋油製作環保皂、建置魚菜共生系統、推廣廚餘堆肥;英文、數學與舞蹈等課程教學;以及自媒體經營與MV影片拍攝等,希望從不同層面為當地帶來幫助。

一起並肩作戰53天的土耳其小圈圈和台灣中心的夥伴Walid跟Hali。
除了陪伴孩子,我們也和當地婦女一起合作,用回鍋油製作環保皂,因為雷伊漢勒市的多數餐廳沒有固定的食用廢油回收系統,回鍋油的處理常常是店家煩惱的問題之一,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在台灣中心推廣可以利用回鍋油製作成環保皂。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孩子們的相處。但正是這些簡單的陪伴,深深地觸動了我。那時候語言不通,我不太會阿拉伯語,他們也不太會英文,但只要一起打球,孩子們總能笑得好開心。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讓我第一次真正明白,原來全世界孩子的快樂都是這麼純粹—即使他們家鄉發生內戰與面對來到異地不被土耳其人喜歡的無奈,這些孩子與媽媽們背後的故事都不簡單。但他們依然樂觀、努力生活,也對我們這群陌生人敞開心房。
在這座看似遙遠、陌生的城市,我卻感受到滿滿的溫暖。不是來自物質,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接納。

與台灣中心小朋友們打排球。
杜拜: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
系上老師跟我們分享過每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舉行,是如何影響著國際間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這趟旅程能夠順利成行,離不開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衷心感謝翟本瑞老師與朱正永老師在過程中的協助與指導,以及Lara在杜拜期間的細心接待,讓我有機會踏上杜拜,親自參與聯合國第28屆氣候變遷大會,看見各國如何談碳市場、能源轉型、社會正義。
最讓我感動的是來自全球的青年發聲者,他們在正式會議中勇敢提出自己的立場與行動方案,讓我深刻感受到—年輕的我們,其實也可以是改變的一份子。

與hempy workshops的員工互相交流利用廢油做環保皂的經驗。
柬埔寨偏鄉服務-得普文教協會
德普文教協會(CTEP)是一個在柬埔寨深耕多年的非營利教育組織,目前已在當地設立數十個教育據點,提供免費英文與數位技能課程,幫助偏鄉孩童。
2024 年的年初,藉由教育部青年署的海外志工服務隊計畫,我們團隊來到了柬埔寨暹粒。團隊組員分別有教授英文課、吉他課以及手作投石器課程,當他們在講台前教學時,我則是在台下幫助小朋友更快理解課程。
服務過程中,因為每天都是到不同的偏鄉教室教課,所以每天都是看到不同的學生,一群學生中,總會有一些學生比較害羞內向而不敢舉手發言,這時擔任小隊輔的我就可以在台下適時的鼓勵他們勇敢舉手,當看到小朋友從疑惑的表情到融入課程而綻放開心的笑容,總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

進行了投石器遊戲,獲勝的小朋友可以獲得獎品。
赴澳洲 EarthCheck,探索永續旅遊管理實務
「原來旅遊也可以很環保!」這是我在參加 EarthCheck 見習計畫後最大的感想。
2025年6月,透過教育部「青年百億圓夢計畫」,前往澳洲布里斯本,實地走訪了獲得 EarthCheck 認證的飯店、度假村,親眼見證一間企業如何在運營中落實減碳、節水、廢棄物管理,讓我對永續旅遊有更深的認識。

「青年百億圓夢計畫」獲選青年晉見總統活動。
EarthCheck 是目前全球最具指標性的永續旅遊認證機構,其標準已被廣泛應用於觀光、飯店、會議場館與社區等場域,他們提供一套系統化的碳排放、能源、水資源、廢棄物等績效指標(KPA)管理工具。這不僅對我在校所學的環境科學理論是一種深化,更可提供我未來投入 ESG 永續管理工作一項強而有力的實務基礎。
勇敢去嘗試,才知道自己要什麼:旺宏電子培育計畫
除了參與志工、氣候會議與永續見習,我也希望嘗試不同的學習與職涯可能。因此,我選擇參加旺宏電子的 3+2 學碩計畫,作為下一段旅程的起點。這個計畫最吸引我的是它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培訓,規劃能在五年內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加上透過暑期實習,不只強化了我的專業技能,也讓我能夠實際參與解決真實問題。我也在這段歷程中,逐步建立起對產業的理解與職場態度的養成,探索出屬於自己更清晰的方向。
每一次出發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向未知靠近的勇氣練習。我始終相信,只要願意踏出去、願意嘗試,就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也能從中更認識自己。
分享:
相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