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deco

共善興學

共善大好 春風化雨

deco

「共善興學」是逢甲大學63年來最具規模、最深遠的一次募款計畫。沒有財團的資助,也沒有宗教團體的依靠,逢甲一路走來,全憑教職同仁的勇氣與堅毅,校友與產業夥伴的關注與支持,才有今日的成就。每一份努力、每一份善意,都是細水匯流成河,有無數人在風雨中並肩同行,才讓逢甲大學有今日的榮景。

我們將凝聚各界力量,共同促進逢甲大學教育理念的實踐,為社會培育更多具備全球視野與社會責任的菁英人才。在「共善」部分,募款資金將用於支持共善樓的建設工程,成為逢甲大學實現下一階段教育願景的重要基石。而在「興學」部分,募款資金將投入各項教育與學術發展項目:學生獎助學金、學術活動推動、圖書資源與實驗室設備升級等。另外,針對特定大額捐款,學校亦可依捐款者意願進行專屬用途規劃,以確保實現捐款者的特定教育目標。

也許在人生的大部分時光,都沒有東風,有的只是一片遼闊的草原,但我有幸成為逢甲人,擁有無限的資源可以助跑,為我安上羽翼,使我能夠振翅飛翔。

逢甲大學/中國大陸上海財經大學交換生 – 財金系 王亮云 2025年1月於上海

教育的核心是「人」。學生入學前與畢業後的差距,才是教育的價值,而這也正是逢甲大學所追求的教育新世界,願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逢甲遇見更好的自己,安上屬於自己的翅膀,在興學計畫的東風中,飛向更遠的天空。

共善樓記

“ 之一 ”

  • 人類生而不自由,不平等,但我們可以改變!

    教育一定是要樂觀的,沒有熱情的溫度,就只剩下重複的工作。孩子們都年輕,在大學的歲月裡,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日子,不論是什麼背景,來自何方,都有機會,都有盼望。這是我們想做的,能做的事。多一點自由,接近一點平等,於是在平凡中就會有人性的尊嚴!

    能做的事總會有限,卻也無窮。教育永遠在理想與現實中擺盪,這正也是奮鬥的趣味與熱情之所在。六十多年逢甲路走來不易,但有無數人攜手同心,好像也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是這樣的憧憬下,巧遇著名的建築師隈研吾先生,背景不同,理念相通,於是共結善緣,有了共善樓的規劃與設計。在楊龍士副校長帶領的團隊及無數貴人好人的努力下,我們的理想愈來愈接近了!

    教育兩字並不難寫,老師用心教好,學生虛心學好。我們會把這樣的懷抱生生不息的傳給下一代。

    用共善大好的心,做春風化雨志業,需要熱情與毅力,更需要充沛的物資條件,自力自強之外,校友們、朋友們的捐助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納百川能成巨流,聚齊心為百年基業!

  • 線上捐贈

關於共善樓

“ 共善大好 春風化雨 ”

  • 逢甲大學的「共善樓」沒高樓只有兩層,甚至沒有地下室。好建築本身要謙虛、低調又具美感,「大情大愛」不需要藉由又高又大的建築來表現,一座好的大學地標,應該在我們的心裡!

    共善樓由 2020 東京奧運主場館建築師 / 逢甲特約講座隈研吾設計,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的逢甲新校地,毗鄰中央公園綠色廊帶,設計呼應「負建築」的生態友善與低碳永續,整體外觀融合地貌,是一系列群聚空間組合的地景建築。

    水湳經貿園區不僅是臺中最大的新興重劃區,也是全台唯一且僅剩在都會核心區的超大型重劃區。而共善樓不僅是園區的地標性建築,更是逢甲創校以來最大的投資案。高度僅二層樓的地景建築與綠屋頂的外觀,反映出逢甲對低碳永續生活與教育的實踐。

    共善樓內部規劃多元,涵蓋生日堂、大講堂、多功能廳及逾 20 間教室,與充滿陽光與綠意的公共空間。這座建築不僅承載著教育、文化與永續發展的使命,更為師生與社會大眾打造了一處啟發創意、促進交流的靈感空間。

  • 瞭解更多【共善樓】

共善.軌跡

現在,一如當時。

忠勤誠篤的逢甲人不自傲,更不因現況而自滿。水湳新校園,承載22萬逢甲人的夢想,前瞻百年,現在我們踏穩腳步,正準備邁開步伐向前奔去,迎接更大的挑戰,也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的精進,朝向更偉大的夢想前進。把握契機,我們應當毫不猶豫;正如高人言先生接下逢甲與遷校的決定,影響著日後的逢甲發展。現在,一如當時。

一路走來【共善.軌跡】

共善.同行

同行就會有力量

過去、現在、未來一起同行的22萬逢甲人,各自堅守工作崗位,為社會、為國家付出,也為母校爭光。逢甲人時而沈著穩靜,時而揚帆奮起,不變的是我們對夢想的執著,面對挑戰,我們沒有遲疑,有的只是信心滿滿,因為我們知道同行就會有力量。

與逢甲大學聯繫

校友聯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