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協助師生掌握下一世代通訊技術發展脈動,逢甲大學帆宣智慧城市5G實驗室與資訊電機學院在5G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的規劃下,於11月25日舉辦「6G 標準制定與潛在技術與應用」專題講座,並邀請曜新創公司創辦人、具多年 3GPP 國際標準制定經驗的周建銘博士蒞校分享全球最新趨勢。

周博士曾獲工研院研發金牌獎、鴻海集團十大發明人、113年台灣國家發明創作金牌獎,亦長期擔任5G智慧桿聯盟、3GPP建置計畫及6G產研顧問,在國際標準化布局具深厚專業。此次到訪,為逢甲大學深化5G發展能量、拓展師生產業視野帶來高度助益。

「6G 標準制定與潛在技術與應用」講座吸引近 190 位來自通訊、電機、資訊、自控與航太等領域的師生參加。

「6G 標準制定與潛在技術與應用」講座吸引近 190 位來自通訊、電機、資訊、自控與航太等領域的師生參加。

在演講中,周博士以多年參與國際組織的第一線經驗,解析3GPP 在全球通訊產業中的關鍵地位,並指出標準制定是國家技術實力的競技場。他以「一流公司訂標準,二流公司做品牌,三流公司做製造」形容標準化的重要,強調通訊產業的核心競爭不僅是產品研發,更在於誰能掌握全球規格、建立產業生態系。

周博士亦回顧5G技術推動的成果,並進一步展望 6G的核心發展方向,包括 AI-native 網路、非地面網路(NTN)衛星通訊、通訊與感知融合(ISAC)、次太赫茲頻段應用,以及未來將建構的三維覆蓋網路架構。他指出,6G標準制定預計於2025年正式啟動,2029年完成主要技術規格,全球競爭已全面加速。

面對國際局勢快速變化,他提醒,台灣雖在資訊電子製造領域具優勢,但在標準制定與專利布局方面仍需加強。唯有培養熟悉標準化流程、具備專利策略與國際競爭視野的人才,台灣才能從「技術代工」邁向「技術主導」,在6G產業中取得更具關鍵性的角色。

本次講座吸引近190位來自通訊、電機、資訊、自控與航太等領域的師生參加,現場互動熱烈。與會者不僅深入了解6G的技術走向,更對國際標準化與全球產業格局有更全面的認識,有助於未來研究主題的規劃與跨域合作的展開。

逢甲大學將持續深化5G研發與人才培育基礎,並透過前瞻科技教育、產學連結與跨領域合作,引領師生接軌下一世代通訊科技發展,培育具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左起資通安全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周兆龍、通訊工程學系主任蔡淵裕、電機與通訊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益生、曜新創公司創辦人周建銘博士、資電學院院長沈祖望與5G實驗室彭嘉美副主任於會後合影。

左起資通安全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周兆龍、通訊工程學系主任蔡淵裕、電機與通訊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主任陳益生、曜新創公司創辦人周建銘博士、資電學院院長沈祖望與5G實驗室彭嘉美副主任於會後合影。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