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今年再度與姐妹校-英國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A)合作,推出「台灣研究計畫:海洋都市學」國際建築研究與設計工作營。AA 創立於 1847 年,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學府之一,以前衛實驗與跨域創新聞名,並培育出札哈.哈蒂(Zaha Hadid)、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等國際建築巨擘。此次再度攜手,為逢甲和台灣學生打造難得的跨國合作與實作場域。

本屆工作營導師陣容橫跨建築、藝術與城市研究領域,包括 AA 建築專業學院的副教授 Doreen Bernath、K.B. Izac Tsai 博士及助理教授 Iuliana Gavril;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周郁森與講師陳俐廷,以及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助理教授張瀞予。日本近畿大學建築學部教授堀口徹與助理教授浦井亮太郎亦以客座導師身份加入,為課程注入多樣視角與國際交流能量。

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老師帶領學員走入南台灣的海島與海岸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與田野研究。

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與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老師帶領學員走入南台灣的海島與海岸現場,進行實地調查與田野研究。

今年共有28位來自各國的學員參與,包含8位逢甲建築專業學院學生、9位台灣其他大學生,以及來自日本、英國、美國、德國、土耳其、越南、孟加拉等地的11位國際學員。為期14天的課程全程以英語進行,讓學生在跨文化環境中合作討論、發想與創作,深化國際實作經驗。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共有 8 位學生參與此次「台灣研究計畫:海洋都市學」國際建築研究與設計工作營。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共有 8 位學生參與此次「台灣研究計畫:海洋都市學」國際建築研究與設計工作營。

14 天課程涵蓋流動式工作坊、密集設計與評圖環節,學生在跨文化團隊中共同調查、討論與創作,全面提升國際實作與交流能力。

14 天課程涵蓋流動式工作坊、密集設計與評圖環節,學生在跨文化團隊中共同調查、討論與創作,全面提升國際實作與交流能力。

課程前半段以「流動式工作坊」展開,導師與學員走入南台灣的海島與海岸現場,包括屏東、小琉球、蘭嶼與墾丁核三廠等地,進行實地調查與田野研究;後半段則返回屏菸1936文化基地進行密集設計、期中評圖與成果製作。最終作品以藍曬影像、建築模型、數位投影與跨域藝術形式呈現,引領觀眾重新思考海洋、生態、都市與島嶼文化之間微妙而複雜的邊界。

本次展覽由屏東縣文化基金會與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力支持。透過跨國合作、研究與藝術實踐,逢甲大學不僅展示台灣建築教育的國際高度,也期望引發更多社會對海洋議題、文化永續與城市未來的關注。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