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亞洲儲蓄互助社聯盟會(Association of Asian Confederation of Credit Unions, ACCU)來自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蒙古、泰國及越南等地的14位合作社組織代表,與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CULROC)理事長、秘書長及多位幹部一行共21人,於11月4日蒞臨逢甲大學,拜會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之社會創新學院與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並以「Cooperation for a Prosperous World」為題舉辦「2025亞洲儲蓄互勵社友會研習營論營」跨國合作實務論壇,深化亞洲地區合作社體系與高等教育間的學術與實務對話。
活動開場由中華儲蓄互助協會理事長李春風致詞,鼓勵學界與跨國實務之鏈結,隨後由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主任江宜芳介紹商學院與學系的教學實踐特別強調逢甲大學CDIO的教學模式,學系並以「合作事業」、「社會創新」、「永續經營管理」為核心的跨領域培育特色,呈現課程在教學與社會影響力之成果。

中華儲蓄互助協會理事長李春風為跨國合作事業實務開場致詞。
活動中特別安排各國代表參訪共善樓與社會創新學院。於共善樓導覽過程中,來訪貴賓對逢甲大學的教育理念深表肯定,並對建築所展現的「負建築」永續精神與「共好」核心價值印象深刻。

亞洲儲蓄互助社聯盟會各國貴賓參觀共善樓,了解隈研吾「負建築」的設計理念,和逢甲倡導的大好.共善.同樂的精神。
在社會創新學院的交流環節中,院長汪浩與薛珍華博士分享逢甲大學如何透過與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及在地社群的跨界協作,將社會創新理念融入教學,實現影響力學習的具體成果。汪浩院長並進一步介紹學校於永續發展、社會創新及社會影響力領域的長期耕耘,特別是正在菲律賓巴拉望島推動的跨國合作計畫,更引起來訪代表的高度共鳴。

各國代表參訪社會創新學院,由院長汪浩、薛珍華博士分享逢甲如何透過與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及在地社群的跨界協作,將社會創新理念融入教學。
下午的亞洲儲蓄互助社實務分享,由中華儲蓄互助協會康建民博士主持,與會者針對亞洲各國在合作經濟與社會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會展開熱烈討論。逢甲大學合經系老師郭迪賢、林瑞發與王芊惠亦與 ACCU 成員共同交流,探討透過國際合作專案、學生交換與跨國研究,推動亞洲區域合作經濟與社會創新更進一步發展。
亞洲儲蓄互助社聯盟會為亞洲地區儲蓄互助社的重要區域網絡組織,目前涵蓋22個成員國,代表超過35,000家基層儲蓄互助社,擁有逾5,000萬名社員,在推動亞洲金融普惠與社會經濟發展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次論壇不僅強化逢甲大學與 ACCU 及其成員國之間的專業連結,也為未來拓展國際合作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來自菲律賓、印尼、新加坡、蒙古、泰國及越南等地的合作社組織代表與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逢甲大學與會師長貴賓一同合影。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