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年秋天,台中城不再只是街道與建築的集合,更成了一本由漢字鋪陳的立體故事書。透過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與德昌營造的產學合作,結合2025年鈴蘭通活動,推出了「印.字 Stamp the City」藝術策展及集章,自10月25日起於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正式開展,以「場域代表漢字」為核心,策劃臺中舊城的九個場域進行漢字藝術設計,並化為彩色印章,邀請民眾踏上尋字之旅,聆聽城市的故事。

本活動結合古文字與地景,打造屬於台中的文化印記,由逢甲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余風帶領的團隊操刀設計,包含朱延穎、陳兪蓁及徐弋雯三位同學,攜手打造九個代表台中歷史與文化意象的藝術策展。團隊深入每一場域的文化脈絡,並從古文字構形找到彼此對話的元素,揉合地理、歷史與故事,將漢字化場域特色,運用陳宣誠設計師的「城市浮洲計劃」藝術作品,將多層次的體驗設計結合進去,從視覺、文字、故事到場域,化身為漢字文化的深度體驗。

逢甲大學中文系師生運用陳宣誠設計師「城市浮洲計劃」藝術作品,打造九個代表台中歷史與文化意象的藝術策展。

逢甲大學中文系師生運用陳宣誠設計師「城市浮洲計劃」藝術作品,打造九個代表台中歷史與文化意象的藝術策展。

「印.字 Stamp the City」的藝術策展位於臺中火車站舊站大廳正前方,集章地點則包括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新盛橋、鈴蘭通、儒考棚、富興工廠、舊城綠町故事館、第二市場、東協廣場與繼光商圈等九個場域。每個點位都蘊藏不同的漢字故事,透過視覺與內容的巧妙連結,引導民眾從「字」理解「地」,從「章」走進「城」。

「印.字 Stamp the City」不僅是藝術與文化的對話,更是一次城市地方創生的實踐。集章活動在開展短短數日數千份集印手冊即告罄,民眾參與的熱情超過預期。許多民眾特地走訪多個集章點,只為集齊九字印記,完成一段有意義的城市之旅。

「印.字 Stamp the City」集章活動在開展短短數日數千份集印手冊即領取一空。

「印.字 Stamp the City」集章活動在開展短短數日數千份集印手冊即領取一空。

透過逢甲大學中文系在臺中舊城辦理的「印.字 Stamp the City」活動,讓人文學科的產學合作深化為創新的鏈結,同時也提升人與地方的與記憶文化連結。這場從文字出發的城市策展,讓大學與城市的文化推廣,開啟地方活化全新可能,同時也帶動在地店家的人流與消費,讓藝術成為推動地方創生的新力量。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