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師生於10月26日,在旅日演歌歌手游美媛老師的帶領下,參與「2025鈴蘭通散步納涼會」,進行浴衣著裝文化體驗。師生以優雅從容的姿態漫步歷史街區,在午後陽光映照下,與街景相映成趣,化作一道迷人的人文風景。
「納涼」文化可追溯至日本平安時代,原為貴族於夏日傍晚臨水乘涼、賞月賦詩的雅事,象徵對自然與四時之美的品味。進入江戶時期後,納涼不再局限於上層階級,逐漸成為庶民共同參與的夏季盛典。其中,京都鴨川的「納涼床」與隅田川繽紛煙火大會最具代表性,展現納涼文化由靜雅走向全民共享的特色。
而台中的「鈴蘭通」亦自帶文化底蘊。鈴蘭通即今日中山路,為台中首條裝設鈴蘭造型街燈、象徵近代商業啟蒙的商店街,被視為城市摩登記憶的起點。自2019年起,中城再生文化協會參照日治及戰後街區活動形式,轉譯推出現代版「鈴蘭通散步納涼會」,以民間力量活化城市文化,使街區再次成為居民共享、彼此交流的文化場域。

逢甲中國文學系師生參與2025鈴蘭通散步納涼會浴衣體驗,再現納涼風情。
逢甲中文系本次參與納涼會,將「文化體驗」化為「行走的教室」。遊行活動於下午展開,游美媛老師逐步指導浴衣穿著技巧,從衣襟整理、腰帶繫法、色彩搭配,到髮飾及儀態調整,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理解服飾美學背後的文化精神。有學生分享:「穿上浴衣後,步伐自然變慢、言語更安靜,像進入另一種文化的節奏。」
活動同時獲華泰咖啡協助,提供舒適更衣空間與復古日式咖啡屋場景,使換裝過程愉悅從容。完成整裝後,師生沿鈴蘭通緩步前行,午後陽光灑落在花紋布面上,文化氣質隨步伐流動,吸引民眾駐足欣賞與拍照留影。漫步市集與街景間,學生宛如「會行走的詩」,將文學氣質與生活美感交織呈現。
逢甲中文系致力推動「人文 × 生活」教育理念,透過走讀、文化體驗與地方合作,培養學生以更開闊的視角理解文化。此次浴衣行走鈴蘭通,不僅是異文化體驗,更與台中街區記憶產生深度連結,展現中文系學生在城市中體現人文關懷與文化敏銳度的一面。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