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由國家地震研究中心主辦的「2025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國際競賽(Introducing and Demonstrati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 Schools, IDEERS)」於9月30日至10月1日在台南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登場。今年共有49支隊伍同場較勁,包括來自台灣的20隊與海外的29隊。
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共派出兩支代表隊參賽,雙雙奪獎、表現亮眼。其中,由隊長陳俊翰率領徐蘊廣、林建歷、曾偉麒組成的團隊,拿下「結構設計與創意獎」與「耐震獎」兩項殊榮;另一組由隊長徐美琪帶領蘇琬庭、蘇崇義、黃姵蓁同學參賽,也以穩定的表現獲得「耐震獎」肯定。兩隊皆由楊晏瑜老師指導,充分展現逢甲學生兼具理論深度與實作能力。

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生團隊在「2025抗震盃」中表現出色,與國立臺灣大學、馬來西亞工藝大學與英迪國際大學、菲律賓德拉薩爾大學等隊伍共同獲得「結構設計與創意獎」殊榮。

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楊晏瑜老師指導二組學生團隊參與「2025抗震盃」,雙雙奪獎、表現亮眼。
IDEERS競賽以模擬地震環境下的模型表現為核心,要求參賽者在限時內完成抗震模型的設計、製作與展示。評審團由國家地震研究中心各組組長組成,依據設計理念、結構表現與創新技術進行評分。能從49支國內外隊伍中脫穎而出,拿下創意與結構雙料獎項,實屬難得。
陳俊翰團隊以「東京國際會議中心(Toky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er)」為設計主題,融合結構工程理論與建築美學,採用高效率支撐系統與均衡質量配置,兼顧美觀與實用。學生運用結構分析軟體 ETABS 進行多次模擬與修正,針對模型結構、載重塊擺放及抗震性能進行反覆驗證。團隊歷經多次製作與實測,最終以優異的設計獲得評審肯定,且其製作之模型通過600gal的加速度歷時,因此獲得「結構設計與創意獎」及「耐震獎」兩項殊榮。另一組由徐美琪領軍的團隊則在地震模擬測試中,模型成功通過高達 700 gal 的加速度歷時挑戰,榮獲「耐震獎」。
陳俊翰分享,這次競賽讓他們深刻體會到「課堂所學的知識如何應用於現實問題」。從零開始構思設計、親手製作模型,再到面對不同加速度歷時的地震模擬測試,團隊體認到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可能影響最終成果。這不僅是一次工程實作的挑戰,更是對團隊協調、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的全面考驗。

IDEERS競賽以模擬地震環境下的模型表現為核心,要求參賽者在限時內完成抗震模型的設計、製作與展示。
指導老師楊晏瑜指出,學生在IDEERS競賽中的出色表現,證明了逢甲土木教育在結合理論與實作方面的成果,也展現學生勇於挑戰、不畏艱難的工程精神。未來,逢甲土木系將持續深化跨領域合作與實務導向學習,培育更多具備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工程人才,讓「逢甲製造」在各項競賽中持續發光發熱。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