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對全球永續浪潮,逢甲大學積極扮演產官學研橋梁角色。由逢甲承辦的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中區輔導中心,9月18日與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中區辦事處共同於中科校區舉辦「2025中科ESG系列講座:在地解方—建構中科與地方ESG夥伴」。校長王葳親自出席,邀集中科園區指標企業、25組地方創生團隊及產官學研代表,透過講座、對話與展售,展現如何將企業ESG策略落實在地、擴大永續影響力。

2025中科ESG系列講座:在地解方—建構中科與地方ESG夥伴於9月18日在逢甲大學中科校區舉行。

2025中科ESG系列講座:在地解方—建構中科與地方ESG夥伴於9月18日在逢甲大學中科校區舉行。

活動聚焦企業與地方創生團隊在環境永續(E)、社會責任(S)、公司治理(G)三大面向的交流,特別邀請友達光電、台灣美光、巨大集團等企業分享實踐經驗。友達以綠色製造、水資源循環與循環經濟為核心,延伸至供應鏈與員工生活;美光推動社區共融,支持小農與弱勢教育,並營造友善職場;巨大則透過創新商業模式與自行車永續聯盟,引領產業邁向綠色未來。三大企業共同展現ESG如何融入營運、發揮產業價值。

同時,六組地方創生團隊也帶來成果分享,展現國發會地方創生政策的具體成果。「林果園」、「媳婦兒」、「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三者皆為「青年培力工作站」,分別以農業再利用、返鄉創業支持與部落共享精神,推動青農留鄉、婦女賦能及社區照顧。「文化保溫瓶工作室」活化虎尾建國眷村,結合文化與藝術打造地方特色;「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喚醒社區環境意識,推廣永續行動;「峰禾日秝合創」則整合農產生產、加工與銷售,提升城鄉產業價值。這些青年與地方團隊的投入,不僅彰顯草根能量,也展現台灣地方創生在國發會支持下的多元成果與蓬勃生機。

媳婦兒有限公司吳佩儒創立「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品牌,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美好。

媳婦兒有限公司吳佩儒創立「有朝一日‧西螺小農」品牌,讓更多人看見農村的美好。

另一大亮點是「風土好物展售會」,集結來自中部五縣市的25組團隊。苗栗「雙連梨社會企業」推出鮮果禮盒,結合青農培力與社群串聯;「木匠兄妹」以傳統木工藝打造體驗遊程,推動永續生活;彰化芳苑「風灣的船」則透過在地料理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提升物產價值與文化認同。這些展售不僅是商品,更是企業落實ESG的具體方案。

峰禾日秝高聖峰創辦人加值雲林在地農產品,翻玩食農新花樣。

峰禾日秝高聖峰創辦人加值雲林在地農產品,翻玩食農新花樣。

「風土好物展售會」邀請來自中部五縣市共25組的地方創生團隊參與。

「風土好物展售會」邀請來自中部五縣市共25組的地方創生團隊參與。

逢甲大學強調,藉由此次跨界合作,期望引導企業將永續目標與地方深度結合,成為地方發展的關鍵夥伴,形成共榮共好的產業生態系,共同擘劃永續藍圖。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