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於911日至1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舉行,涵蓋亞太永續展、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以及亞太永續高峰會等多元活動。逢甲大學USR計畫團隊推動的「臺中舊城生活故事書院」在本屆台灣永續行動獎中榮獲銅獎,肯定逢甲師生深耕地方、實踐永續的努力與成果。

「臺中舊城生活故事書院」以臺中舊城為基地,串聯大學師生、在地組織與社區居民,透過數位典藏、社區導覽、微型雜誌及學生實作,完整記錄並重塑地方記憶。學生走入社區,訪談居民、蒐集文化素材,將地方文化轉化為可看、可感的實作內容。此過程不僅促進社區參與,也讓學生在「做中學」的歷程中成為推動地方永續的行動者。

「臺中舊城生活故事書院」榮獲「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永續單項績效獎銅獎,由雷祖強教授(中)代表領獎,吳志超永續長(右)及永續組賴奇厚組長(左)亦親臨頒獎現場。

「臺中舊城生活故事書院」榮獲「2025台灣永續行動獎」永續單項績效獎銅獎,由雷祖強教授(中)代表領獎,吳志超永續長(右)及永續組賴奇厚組長(左)亦親臨頒獎現場。

此外,逢甲大學於亞太永續展中以「宜居共善,與綠為鄰——親生命(Biophilia)」為策展主題,打造一座融合自然、生活與設計的沉浸式展場。由建築專業學院張莉欣與劉柏昇教授指導,透過陽台綠化、自然光影、植物香氣與空間肌理,呈現都市中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提案。展場不僅提供參觀者感官體驗,也傳遞自然療癒力與永續生活的理念。

2025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中,逢甲大學以「宜居‧共善,與綠為鄰——親生命(Biophilia)」策展,打造一座融合自然、生活與設計的展場。

2025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中,逢甲大學以「宜居‧共善,與綠為鄰——親生命(Biophilia)」策展,打造一座融合自然、生活與設計的展場。

逢甲的展場不僅展現建築美學,更傳遞生活態度——自然不只是窗外景觀,而是日常陪伴。策展團隊以「生活即永續」為核心,將被忽略的室內與陽台空間轉化為療癒場域,吸引民眾駐足,也成為友校觀摩範例。展覽由建築專業學院學生姜彤策展、吳芳瑩以「Biophilic Design」規劃、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陳薏婷完成平面設計,並由合經系游宜潔及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陳秉葳協助導覽,讓學生實務經驗得以深化。

策展團隊以「生活即永續」為核心,將被忽略的室內與陽台空間轉化為療癒場域,吸引民眾駐足,也成為友校觀摩範例。

策展團隊以「生活即永續」為核心,將被忽略的室內與陽台空間轉化為療癒場域,吸引民眾駐足,也成為友校觀摩範例。

博覽會現場亦呈現建築專業學院六大核心實驗室成果,展現文化、智慧與永續三大創新能量。例如「in-Sense Lab 空間感知實驗室」打造沉浸式療癒空間;「RoSoCoop 數位製造合作社」結合建築與機械手臂探索數位製造可能;「XR Lab 虛實共構實驗室」運用延展實境提升設計與工程管理效益;以及多項在地創生成果。這些實驗室不僅是教學場域,也是學生創新實作舞台,展現逢甲建築教育的前瞻性與實踐力。此外,電漿研究中心的「電漿氣霧種植系統」運用電漿技術抑制病原、提升植物養分吸收與生長效率,也吸引眾多民眾詢問。

逢甲大學積極推動永續行動,今年首度透過新鮮人成長營課程,邀請大一新生參與「綠色校園倡議」並運用「碳足跡計算器」將生活習慣轉化為減碳行動。透過這些日常實踐,逢甲將永續理念落實在校園生活,也延伸至家庭與社會,展現全校師生對綠色未來的積極承諾與行動力。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