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逢甲大學與同濟大學攜手舉辦「2025 逢甲大學與同濟大學水利土木工程研討會」,9月4日於逢甲土木水利館熱烈展開,兩校師生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水利與土木工程領域的最新趨勢與挑戰,深化兩岸長達二十多年的交流合作。
逢甲大學創校之初即設立水利工程學系與土木工程學系,長期培育河川治理、防災減災、結構設計與基礎建設等專業人才,並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國際鏈結。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則擁有逾百年傳承,設有四大國家重點學科,長年名列世界前茅,被譽為全球土木與水利重鎮。自2000年雙方簽署合作協議以來,透過交換學生、雙聯學制、學術研討與移地教學,交流緊密。
本次研討會由逢甲大學建設學院院長蘇昭銘、水利發展中心主任許盈松、土木工程學系主任林喻峰、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主任張嘉玲以及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劉曙光等共同主持,規劃七大議題,涵蓋人工智慧應用、多元防災、城市暴雨、水土保持與固碳增匯、非破壞檢測、AI 檢索與海洋工程等。專家學者的深度交流,不僅展現兩校跨領域的研究實力,也為未來合作奠定新方向。

「2025 逢甲大學與同濟大學水利土木工程研討會」9月4日於逢甲大學登場。
研討會後,交流氣氛熱烈,不少同濟學生分享心得。首次來台的小班長楊閠淇表示,雖對台灣陌生,卻深刻感受到逢甲師生的友善與熱情;學生王楚涵與鄧文博以「兩個親」形容此行——「親切」的接待與「親身」的體驗;趙文豪則以「山川風月、冷暖人情、迷失歷史、守望天涯」總結旅程,讚嘆台灣人文與自然兼具的獨特風貌。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師生研討會後齊聚逢甲大學校園,合影留念。
蘇昭銘院長強調,水利與土木密切關乎民生,期望透過跨域學習與國際合作,讓學生將所學轉化為改善全球生活的實踐。同濟大學劉曙光教授也呼籲,未來可納入更多科系與學校,共同推動跨域合作,並誠摯邀請逢甲師生赴同濟參與研討;隨隊參與的土木工程學院院部助教劉俊杰分享到,兩岸在工程方法與精神上有共通性,參訪柳川、綠川更看到台灣將人文融入工程的用心,值得借鏡。
逢甲大學水利系長期致力於推動國際及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積極拓展合作領域並活絡學術對話,持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國際視野。此次研討會不僅展現兩校在水利與土木工程領域的深厚實力與研究成果,更凝聚彼此在教育、研究與文化上的共識與情誼。未來,逢甲大學與同濟大學將以此為新的起點,持續深化雙聯合作與人才培育,共同推動跨域創新,攜手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