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簡儀欣、黃浚瑋與謝秉諺老師,帶領跨材料系、化學工程學系、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與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等,共19名學生於8月17日至25日前往日本九州大學綜合理工學院進行為期9天的移地教學,讓學生全程沉浸於全英文課程與實作環境中,收穫豐碩。

出發前,簡儀欣老師精心規劃一系列的行前訓練課程,由3位老師分別講授電漿、核融合與半導體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們進行期刊論文導讀,以及日本文化、禮節與語言訓練,為學生赴日交流奠定扎實基礎。

學生先完成行前訓練,再啟程赴日本九州大學綜合理工學院展開移地教學。

學生先完成行前訓練,再啟程赴日本九州大學綜合理工學院展開移地教學。

抵達九州大學後,課程分為課堂講授與實驗實作兩部分。課堂講授邀請片山一成教授、吉武剛教授及山本直嗣教授,深入淺出介紹核融合製備與分離氚技術、寬能隙半導體奈米鑽石的製備與應用,以及衛星與太空探測器的火箭推進器等跨領域的前瞻科技發展與應用。學生透過課堂與課後討論,不僅拓展專業視野,也提升英語口說能力。

實作課程中,學生分成8組,加入林信哉教授、伊藤一秀教授、吉武剛教授、片山一成教授、與柳生義人副教授的研究室,由日本研究生親自進行實驗教學與實作。研究主題包括電漿活化巨噬細胞於癌症治療應用、電漿輔助合成抗菌材料的實驗、核融合製備與分離氚離子、奈米鑽石的材料分析與電性量測以及人體呼氣流場模擬等研究內容。學生在實驗中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提升操作與問題解決能力。

實作課程中,學生們親自操作實驗儀器並與日本助教熱烈討論的情境。

實作課程中,學生們親自操作實驗儀器並與日本助教熱烈討論的情境。

此外,師生參訪日本國內最大球形核融合機構QUEST,由研究員解說理論並近距離觀察三層樓高核融合裝置,還安排科普實驗;亦參觀超顯微解析研究中心,了解穿透式與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操作與應用。

逢甲大學師生參訪日本國內最大的球形核融合機構QUEST。

逢甲大學師生參訪日本國內最大的球形核融合機構QUEST。

課程期間,8月21日舉辦第二屆逢甲-中山-台南-九州四校工作坊(The 2nd KU-FCU-NSYSU-NUTN Quadrilateral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Energy, Photonics, and Materials.),聚焦永續能源、光電與先進材料,內容涵蓋電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光電與電漿應用。工作坊中的海報競賽,逢甲材料系師生展出8張海報,並全程以英文向評審解說。最終,材料系碩士班李芷妤及大學部曾靖雅、吳苡薰、陳彥智、蔡旻真與張熒倫同學皆獲得Honorable Mention Poster Award殊榮。

第二屆逢甲-中山-台南-九州四校工作坊暨海報競賽。

第二屆逢甲-中山-台南-九州四校工作坊暨海報競賽。

移地教學的結業典禮上,學生們將為期一周的實驗成果以全英文進行專題研究的口頭發表,各組皆展現出穩健的台風與優異的表現。最終,由日本老師們選出三組優秀學生獎,由第二組(大學部學生:范瀚文、張芷嫻、蔡旻真)與第七組(大學部學生:易彥丞、洪宇辰)獲得最優勝的殊榮。

夏季日本九州大學移地教學結業典禮暨頒發證書儀式。

夏季日本九州大學移地教學結業典禮暨頒發證書儀式。

本次移地教學不僅強化學生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也培養國際視野、人際交往及英語溝通軟實力。學生一致表示,這是一段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未來發展影響深遠。逢甲大學期望透過持續的台日互訪與移地教學,深化學生情誼,促進雙聯學制與更多元學術交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