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年暑假,16位逢甲大學學生分別在兩位教授帶領下,遠赴泰國展開結合專業實習與公益服務的跨國行動。這趟為期近兩個月的旅程,不僅落實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精神,更將逢甲的跨域專業、永續理念與人文關懷,帶進泰北校園與社區。

跨域專業實習 科技與永續同行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朱正永率領8位學生,於6月23日啟程前往清萊皇太后大學、清邁湄洲大學與清邁皇家大學,參與「永續綠色諧能發展實作與社會服務」之實習計畫。

在皇太后大學,學生分屬系統開發與行銷生產兩大團隊。系統開發組投入 AI 教育創新計畫,協助教師快速產出符合教學目標的課程大綱;行銷生產組則專責校園品牌經營,包括社群媒體策略、影音圖文內容製作,並針對外籍生需求進行市場調查,優化線上課程與對外傳播。

湄洲大學的兩位同學則參與以寺廟廢棄花材製作生質酒精的研究,從原料前處理、酵素水解、酒精發酵到乙醇濃度分析,體驗如何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再生能源技術。在清邁皇家大學 adiCET 校區的學生則投入AI車流預測系統規劃專案,涵蓋資料蒐集、模型選擇與系統設計,並參考多篇國際研究,為未來應用奠定基礎。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朱正永率領8位學生分別前往皇太后大學、湄洲大學、清邁皇家大學,參與「永續綠色諧能發展實作與社會服務」實習計畫。

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朱正永率領8位學生分別前往皇太后大學、湄洲大學、清邁皇家大學,參與「永續綠色諧能發展實作與社會服務」實習計畫。

結合環境監測與城市規劃

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教授莊永忠帶領另一團隊,於6月20日啟程前往清邁皇家大學,展開45天的「地表綠覆蓋與空氣品質動態監測與關聯分析」計畫。學生結合城市規劃、流體力學、環境監測及資訊工程專業,從古城區3D建模與流場分析,到近20年綠覆蓋變化與安全區域地圖製作,再到即時空氣品質資料抓取,最終建構線上查詢平台,提供民眾出行與住宿決策依據。

都資系教授莊永忠實習計畫團隊的8位學生前往清邁皇家大學,依其專業參與各項跨領域研究。

都資系教授莊永忠實習計畫團隊的8位學生前往清邁皇家大學,依其專業參與各項跨領域研究。

科技公益 讓數位共融向外延伸

除了專業實習,二組團隊亦肩負公益任務,攜帶華碩文教基金會捐贈的32台再生電腦,分別捐贈給清萊新生命中心、泰北清孔新生命戒毒中心與羅建華中文圖書館。學生們不僅完成電腦安裝與語言介面調整,更為新生命中心127位學童設計兩天互動遊戲活動,讓許多首次接觸電腦的孩子體驗到全新的學習樂趣。

其中21台再生電腦捐贈予羅建華中文圖書館,首次建置的電腦教室在當地教育局長、學校師生與民間社團的共同見證下啟用,象徵泰北偏鄉資訊教育邁向新里程碑。逢甲大學與華碩文教基金會自合作以來,已將 150 台再生電腦送達泰國、土耳其、貝里斯與布吉納法索等地,持續以行動實踐數位共融與永續發展目標。

學生團隊將華碩的再生電腦送達新生命戒毒中心,安排教學、進行團康活動,拉近彼此距離也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與溫暖。

學生團隊將華碩的再生電腦送達新生命戒毒中心,安排教學、進行團康活動,拉近彼此距離也讓學習過程更加有趣與溫暖。

一堂跨國的人生課

對學生而言,這趟旅程不僅是技術支援與文化交流,更是一場深刻的人生體驗——在異地見證教育改變生命的力量,也重新思考自身專業如何為社會帶來影響力。正如參與學生所言:「我們學會了謙卑與傾聽,也用更寬廣的視野,看見世界與自己的未來。」

16位逢甲學生攜帶華碩文教基金會捐贈的32台再生電腦前往泰北,分別捐贈給清萊新生命中心、清孔新生命戒毒中心,並在羅建華中文圖書館建置首間電腦教室。

16位逢甲學生攜帶華碩文教基金會捐贈的32台再生電腦前往泰北,分別捐贈給清萊新生命中心、清孔新生命戒毒中心,並在羅建華中文圖書館建置首間電腦教室。

  • 朱正永教授團隊學生:資訊工程學系徐葆驊與林玟欣、行銷學系陳玟卉、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陳采翎、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學士學位學程謝昀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禮仁、通訊工程學系劉宗岳、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羅宥芯
  • 莊永忠教授團隊學生:運輸與物流學系張景棠、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蘇琪涵、徐樂翎與張育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楊承泰與杜承翰、通訊工程學系葉恩慈、資訊工程學系于文瀚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