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呼應《愛‧共善—淨空老法師文物展》,漢字文化中心於7月26日至27日舉辦為期兩天的書法篆刻研習營,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引領學員深入探索佛法與書藝的交融,臨摹高僧墨跡、體驗佛像篆刻,從書畫印中重新領略書法篆刻藝術。

本次書法研習特別邀請「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主任研究員吳國豪老師,講授明代高僧書法的藝術風貌,並由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副教授林俊臣分享禪宗思想如何影響書法美學,從古至今呈現書藝與佛理的深層關聯。

漢字文化中心舉辦「淨空老法師文物展書法篆刻研習營」,帶領學員探究及臨摹歷代高僧墨跡和佛像篆刻藝術。

漢字文化中心舉辦「淨空老法師文物展書法篆刻研習營」,帶領學員探究及臨摹歷代高僧墨跡和佛像篆刻藝術。

吳國豪老師指出,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經文的抄寫與講解成為弘法的核心,而書法也因此與佛學緊密相連,成為僧人修行與弘法的重要媒介。明代禪宗興盛,佛教書法發展尤為蓬勃,許多文人與僧侶皆將書寫視為修行,透過筆墨寄託對佛理的體悟。課程中,老師以明代禪僧楚石梵琦為例,剖析其書風的「禪意」特質。楚石書法多見行草,筆法灑脫靈動,圓潤之中蘊含骨力,時見枯筆飛白,構成一種疏朗古拙、節奏明快的書寫風格,充分展現禪者淡泊超脫的心境。下午課程由林俊臣老師帶領,主題聚焦於近現代的禪與書法。他指出,戰後日本書壇受到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影響,書家們以自身的禪宗傳統進行回應,開展出書法現代化的新方向,井上有一、森田子龍等書家將「禪意」作為創作核心,使書法不僅止於文字,更成為心靈的即興表達。

7月27日登場的篆刻研習則由黃嘗銘老師與林滄池老師授課。上午黃嘗銘老師深入介紹佛教與篆刻的歷史淵源,解析佛像肖形印的文化背景;下午林滄池老師親自示範並指導學員動手刻製佛像印,讓學員實際體驗佛像篆刻藝術的精妙。

林滄池老師實作與講解佛像肖形印之歷史與藝術。

林滄池老師實作與講解佛像肖形印之歷史與藝術。

學員練習實作佛像印。

學員練習實作佛像印。

本次研習營透過高僧墨跡的臨摹與佛像印章的創作,讓參與者了解高僧書法的歷史與內涵,以及體會筆墨與篆刻之中蘊含的佛法智慧與生命哲思,於藝術中涵養定慧,於修習中共善同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