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挑戰,逢甲大學於5月3日正式成立「國際淨零技術生態創新聯盟」(International Net-Zero Technology Eco-Innovation Alliance, InNet),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產學小聯盟」計畫支持,由逢甲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李秉乾出任聯盟主席,綠色產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正永特聘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聯盟整合逢甲、中興、台大等校13位在綠色創新領域具專業基礎的教授,目標聚焦於綠色循環技術、碳中和策略及國際合作三大面向,打造淨零技術的合作平台與應用示範網絡。
InNet聯盟成立當日亦舉辦「國際生態創新及循環經濟論壇」,邀請來自德國、泰國、新加坡及國內多位學者發表專題演講。其中,德國霍恩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Hohenheim)國家農業工程與生物能源研究所主任 Prof. Dr. Hans Oechsner,分享德國生質沼氣技術發展現況。今年逢甲有3位學生透過朱主任台德計畫前往該研究所短期研究,目前德國已經有9,900座高效沼氣工廠,有230座是生物甲烷工廠,台灣未來有機會導入德國高效沼氣設施,引起與會者高度關注。

國際淨零技術生態創新聯盟業界夥伴代表一同參與「國際生態創新及循環經濟論壇」。

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國家農業工程與生物能源研究所主任 Prof. Dr. Hans Oechsner(中)與InNet聯盟鑽石會員永泰灃公司董事長楊豐懋(左2)及朱正永教授(左1)於會後合影。
論壇內容涵蓋淨零與循環經濟實務應用,與談主題包括:生質物氣化發電系統與可攜式微電網於社區淨零的整合應用、液體流動操控與純化技術、遙測技術估算森林蓄積量與碳儲存、建築中的生物炭與碳儲存應用、綠色生物材料研發與應用、厭氧二階段沼氣生質能源系統開發等。
朱正永教授指出,逢甲綠色產品研究中心長期投入於生質能源轉換與資源循環技術研發,成果已技轉應用於養豬廢水氫烷氣化等系統,並於印尼、美娜多、泰國等地建置示範模場。學術面也與義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CNR)共同成立「Institute of Green Products」,推動綠能、材料、AI、GIS及社會創新五大研究領域的國際合作。
此外,InNet亦結合APEC農業生技中心(ACABT)等國際平台,拓展多邊創新研究與綠色商業模式發展,深化台灣在綠色科技領域的國際連結與實務成果。目前,InNet聯盟已吸引21家業界夥伴加入,包括:鑽石級會員:地諾科技、永泰灃公司、協銳精密工業;白金級會員:環鼎國際;金牌級會員:亞馬技研、綠川工程、森耀能源、萬年清環工、睿光科技、宥春國際能源;銀牌級會員:易圖科技、戴祖亮建築師事務所、正大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萌侑科技、加加減減、純良有限公司、詠豐節能、環球鑫能源、台富農業、成中恆營造等11家企業。未來,聯盟將聚焦生質綠能與循環經濟相關產業鏈整合,並推動與南向國家合作,拓展綠色市場布局。

InNet聯盟21家業界夥伴與逢甲、台大與中興大學教授們及來自泰國、印尼、菲律賓和印度的外國交流學生們合影。
逢甲大學表示,InNet的成立不僅是跨校跨域學術合作的具體展現,也將作為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淨零路徑的行動平台,持續鏈結產官學研能量,促進綠色技術落地,為台灣及區域邁向低碳社會注入新動能。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