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推廣多元閱讀,帶領學生品嘗精緻的藝術,本校國語文教學中心、中國文學系與財團法人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於5月11日在第九國際會議廳,舉辦「不只是崑曲」活動,不僅有生、旦、丑角演出,還有6名樂師現場伴奏,以演出的規格,並安排專業的講解,邀請師生一同參與藝術的盛宴。
無聲不歌,無動不舞
崑曲是一門融合了文學、舞蹈、音樂的表演藝術。起源於明代,被稱為「百戲之祖」,亦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崑曲號稱「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不僅唱詞,連口白也都音樂化表現,相應之下,所有的身段動作也作舞蹈化的設計,成為高度藝術化的表現形式。
為推廣崑曲,本活動主持人特別介紹崑曲的形制與特色,將表演、解說合一,引導師生親近精緻的表演。首先便講解崑曲的音樂特質,竹製的崑笛、配以二胡、笙、琵琶、鑼、鼓等樂器,就組成了其背後優美的曲勢。
除此之外,也介紹舞臺特色及腳色的入場規矩,演員出上場門數步,大約舞台前1/3的黃金分割點稍停,擺好身段正式亮相,傳統謂之「九龍口」。
全場將表演、講解穿插,傳統的精緻藝術頓時顯得親近而生動。
多觀察才能演出神韻
本次示範演出的曲目為《占花魁‧湖樓》與《牡丹亭‧驚夢》兩齣折子戲,表現生與丑、生與旦之間的互動。
《占花魁》講述的是莘瑤琴因戰亂而流落杭州,投身青樓,改名王美娘。賣油郎秦鐘在西湖畔偶然一見,即一見鍾情,辛苦存得十兩銀子,欲與美娘親近一夜。不料美娘竟是大醉而歸,秦鐘只謹慎侍候,沒有一走而去。半年後,美娘受凌辱,幸得秦鐘相救。美娘因而被其真誠感動,托付終身。
此次只示範了劇中〈湖樓〉這一折,描述秦鐘在湖畔對美娘一見鍾情後,到酒樓向按摩師時阿大打聽美娘的來歷,主要表現生與丑的對手戲。
扮演丑角的陳元鴻老師表示,丑角想演得生動,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才能演得活靈活現。接著他在台上演示了矮子功,並說:「因為丑角需要滑稽,所以要把人縮起來,有卑微的感覺。」精實的功力讓觀眾連連驚嘆。
美的姿態也可以很生活
另一齣折子戲為《牡丹亭》,講述了大家閨秀杜麗娘與書生柳夢梅之間跨越生死的愛情故事。家教森嚴的麗娘與侍女春香偷偷到花園遊玩,觸景生情,因感成夢,於夢中相遇夢梅,並與之歡愛。醒後相思成疾,最後鬱鬱而終。至三年後,夢梅發現麗娘的畫像,對之深情拜求,以真情使麗娘復生,兩人跨越生死的距離,終成眷屬。
此次示範的是〈驚夢〉這一折,呈現的是麗娘到花園遊玩,後做了春夢,於夢中與夢梅相遇之事,是經典的生、旦對手戲。
一出場就驚艷全場的旦角,由淩嘉臨老師所扮演。她向我們分享旦角雖然美,但化妝需要兩小時,練身段水袖更是需要十年功。接著以崑曲的身段為例,現場教觀眾如何優雅美麗地打瞌睡,邊唱邊動、一句一舞,帶領全場的觀眾捏起蘭花指,全場笑聲連連。
這兩場折子戲的生角,都是由楊汗如老師擔綱,楊老師也分享了生角的差異,如有鞋皮生、雉尾生、官生、巾生等,夢梅正是巾生。另外衣服上的繡花、頭巾、扮演時的手勢等,都可以展示出生角的年紀、貧富。他亦分享了生角打人的方式,實是十分「文雅」,雖說著打,卻是不停地後退,引得全場笑聲不斷。
此次的活動,劇團、樂團共出動了數十人,並帶上專業的道具,場面浩大,務求讓逢甲的學生能體會到真實的崑曲表演。主持人劉家瑜亦向我們預告:「今年的下半年,將把崑曲帶到國家歌劇院」
在此之前,我們先將專業的演出帶入逢甲大學,讓同學體會,真正的美,能跨越時間與空間!(本文由中文系巫嘉莉撰稿)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