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共築實踐實驗室」主持人林幸長老師與黃馨慧老師共同領銜設計的「逢甲建築小書屋偏鄉播種計畫—媽厝小書屋」,以深刻的社會關懷與創新的整合設計理念,榮獲 2025 年金點設計獎(Golden Pin Design Award)「整合設計類—公益設計」獎項肯定。頒獎典禮將於12月5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行,屆時將與來自亞洲各地的優秀設計團隊同台受獎。

位於彰化溪湖葡萄產區的「媽厝小書屋」為逢甲建築小書屋第十六號作品,榮獲 2025 年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公益設計」獎項肯定。

位於彰化溪湖葡萄產區的「媽厝小書屋」為逢甲建築小書屋第十六號作品,榮獲 2025 年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公益設計」獎項肯定。

金點設計獎為亞洲最具指標性的設計獎項之一,評選嚴謹。「媽厝小書屋」是逢甲大學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的代表計畫,自 2013 年啟動至今,已在偏鄉地區播下二十餘座知識種子。位於彰化溪湖葡萄產區的「媽厝小書屋」為第十六號作品,展現「社會設計」的深度整合思維。

林幸長老師團隊以「一個書屋、兩個地方」的創新概念回應疫情後的社區關係,將書屋定位為串連教育與地方文化的創新平台。設計理念從「給予」轉化為「共創」,以此激發社區的內在動能。

媽厝小書屋設計理念從「給予」轉化為「共創」,引導社區主動參與,激發在地能量,使書屋不只是建築,更成為促進共好的社會介面。

媽厝小書屋設計理念從「給予」轉化為「共創」,引導社區主動參與,激發在地能量,使書屋不只是建築,更成為促進共好的社會介面。

計畫過程中,團隊結合「參與式設計」與「協力營造」方法,邀請逢甲大學學生、媽厝國小師生及社區居民共同投入。團隊深入挖掘在地脈絡(如葡萄產業、游泳、童軍等 ),並將其轉化為空間的養分與集體記憶 。在構築上,設計巧妙運用回收貨櫃 ,結合呼應在地葡萄溫室意象的輕鋼構 ,透過裁切、重組與再製實踐資源永續,將書屋轉化為承載地方故事的獨特場所。這不僅是為學童打造的閱讀天堂,更是一個凝聚社區認同、賦權在地居民的「社會教育生產場域」 。

「這個獎項是對逢甲師生與社區共同努力的肯定。」林幸長老師表示,「建築不只是物理構築,更是促進社會共好的催化劑。『媽厝小書屋』證明設計能成為改變的力量,讓大學的知識深入地方,為土地帶來溫暖與永續的影響。」

彰化溪湖的孩子們在「媽厝小書屋」中自在閱讀,書屋以共創設計理念打造,成為社區共享的學習與交流空間。

彰化溪湖的孩子們在「媽厝小書屋」中自在閱讀,書屋以共創設計理念打造,成為社區共享的學習與交流空間。

「逢甲建築小書屋偏鄉播種計畫」推動至今已邁入第 12 年,累計投入超過 3,000 萬元經費與 15,000 人次參與,曾獲 TSAA 台灣永續行動獎肯定。此次再奪金點設計獎,除彰顯逢甲大學在社會設計領域的實力,也為台灣建築教育樹立了共好與永續的新典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