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不一樣的通識沙龍」於10月20日邀請外國語文學系教授莊坤良,以「戀戀愛爾蘭─作家與革命份子的島嶼」為題開講。活動由賴文祥主任揭幕,莊教授透過愛爾蘭文學與歷史,引領師生深入探索這座島嶼獨特的文化脈絡與革命精神。
莊教授首先介紹愛爾蘭的地理環境以及獨特的宗教、政治背景,由此而孕育出葉慈、王爾德、喬伊斯等文學巨擘。他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葉慈的詩〈茵湖島〉(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為例,其詩句被印入愛爾蘭護照,象徵這個國家對文學的推崇。此外,也分享詩人和劇作家王爾德的機智語錄,如「我能抗拒一切,除了誘惑」(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展現愛爾蘭人幽默與自嘲,與「被愛著的人怎麼會貧窮?」(Who, being loved, is poor?),表達了愛的力量可以使人精神富足。

外國語文學系教授莊坤良以「戀戀愛爾蘭──作家與革命份子的島嶼」為題,引領師生深入探索愛爾蘭獨特的文化脈絡與革命精神。
而莊教授長年研究的喬伊斯(James Joyce),其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則催生「布魯姆日」(Bloomsday)──每年6月16日,愛爾蘭人封街慶祝小說中虛構的日子,甚至邀請總統主持開幕式。莊教授曾親臨都柏林參與慶典,看到人們穿著百年前愛德華時代的服飾,騎著老式腳踏車,或在街頭享用傳統愛爾蘭式早餐,深感文學在愛爾蘭人生活中的重量與儀式感。
除了文學,莊教授也深入探討愛爾蘭的獨立革命史,特別是關鍵人物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柯林斯是一位領導愛爾蘭獨立戰爭的軍事天才,但卻在簽署《英愛條約》後,被反對派視為「民族的背叛者」,最終成為一位悲劇性英雄。這位革命領袖在獨立後不久,就被暗殺,至今其歷史定位仍存在爭議。這種「英雄」與「叛徒」的矛盾身分,也深深影響愛爾蘭的文學作品。莊教授以1916年「復活節起義」的詩句為例,搭配其在文學中的呈現,讓聽眾理解愛爾蘭人如何在血與火的掙扎中,不斷定義自己的國家與文化,將講座帶入歷史與政治反思的高潮。
莊教授以愛爾蘭的文學與歷史作為一面鏡子,帶領師生深入了解一個民族如何透過文化的力量尋求獨立與國家認同,啟發在場師生反思:「我們的文化護照上寫著什麼?」在揭櫫幽暗面的同時,卻又不失幽默與風趣,帶領聽眾穿梭於文學、歷史與政治場景,讓師生對愛爾蘭的風貌有了嶄新的理解與感動,並留下深刻印象。通識教育中心未來將持續舉辦不同文化的沙龍講座,提供更多開拓學生宏觀視野的學習機會。

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賴主祥為活動揭幕,並致贈感謝狀予外國語文學系教授莊坤良(左)。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