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極端氣候不僅影響地球環境,更直接衝擊人類健康。逢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開設的「氣候韌性」跨域課程,10月31日舉辦專題講座,邀請中原大學校務研究暨永續發展處長王玉純教授,以「氣候變遷與健康一體」為題,從醫學與公共衛生角度解析氣候危機下的健康風險與因應策略。

王玉純教授指出,聯合國在2023年宣布「全球沸騰時代」(Era of Global Boiling)來臨,極端高溫、暴雨、乾旱與洪水頻仍,不僅衝擊生態,更直接威脅人類健康。根據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全球升溫每增加1°C,高溫中暑、心血管疾病及心理壓力等健康風險皆急遽上升。

在逢甲與中國醫藥大學共同開設的「氣候韌性」課程中,中原大學王玉純教授以「氣候變遷與健康一體」分享氣候與健康的連動影響。

在逢甲與中國醫藥大學共同開設的「氣候韌性」課程中,中原大學王玉純教授以「氣候變遷與健康一體」分享氣候與健康的連動影響。

她強調,氣候變遷導致的健康威脅跨越地理與社會界線,從傳染病擴散、空氣品質惡化到糧食安全與心理健康,皆與「氣候韌性社會」的建構息息相關。講座中特別引用《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等國際研究,說明極端氣候對醫療體系與經濟造成的巨大負擔。

在講座中,王教授以醫學與公共衛生的視角,剖析如何建立氣候韌性健康系統,並介紹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十項行動架構,包括早期預警、醫療量能提升、社區支持與跨部門協作等面向,呼應臺灣「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的健康策略。

本場講座由中國醫藥大學永續發展辦公室邀請講者,是逢甲學生較少接觸卻與未來息息相關的議題。課程主持人、逢甲大學永續長吳志超表示:「氣候變遷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深刻影響社會福祉與人類健康。透過與中國醫藥大學的跨校合作,學生能在實務脈絡中理解『健康一體』的永續精神。」

逢甲大學永續長吳志超(右)感謝王玉純教授帶來專業分享,讓學生在實務脈絡中深化對「健康一體」永續精神的理解。

逢甲大學永續長吳志超(右)感謝王玉純教授帶來專業分享,讓學生在實務脈絡中深化對「健康一體」永續精神的理解。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