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為培養師生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思辨能力與行動素養,逢甲大學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於10月17日於共善樓大講堂舉辦氣候韌性課程系列專題演講,邀請逢甲大學智慧城市碩士學位學程客座教授、前高雄大學行政副校長暨高雄市政府智庫執行長曾梓峰教授主講「前瞻佈局-大學生邁向氣候中和與循環經濟時代的自我準備」。
曾教授以宏觀視野切入2050淨零轉型的全球進程,指出當代大學生正處於「重新定義未來」的世代,未來二十年將迎來文明典範的全面轉型。這場轉型不僅關乎能源結構與產業鏈重塑,更關乎生活方式與價值體系的深層變革。曾教授強調:「永續不是選擇,而是生存條件。」唯有在學習階段培養系統思考、跨域整合與行動實踐的能力,才能在2050新經濟格局中成為引領社會的關鍵驅動者。

智慧城市碩士學位學程客座教授曾梓峰以「前瞻佈局-大學生邁向氣候中和與循環經濟時代的自我準備」為題,與逢甲及中醫大學生分享永續轉型的思考與行動方向。
講座內容涵蓋從氣候中和政策演進、歐盟《Green Deal》與循環經濟策略,到北歐與德國的城市淨零實踐案例。曾教授以「阿姆斯特丹甜甜圈經濟」及「柏林Tegel淨零社區」為例,闡述城市如何透過設計思維與制度創新,推動從線性經濟邁向閉環再生的綠色轉型。他指出:「循環經濟不是回收,而是重新設計整個系統。」
曾教授並以「六項未來準備」作為對青年世代的行動呼籲——展開視野、了解趨勢、建立認知、調整心態、建立策略與打造能力。他鼓勵學生運用大學四年累積跨域經驗、深化永續行動,從日常生活出發實踐氣候中和與循環經濟理念,培養面向未來的「新人類心態」。
本場講座為逢甲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開設之「氣候韌性學程」系列活動之一,透過跨校協力與學術對話,深化青年學子對永續轉型的理解與參與。活動現場吸引眾多師生參與,反應熱烈,展現出校園對氣候行動與綠色未來的高度關注與實踐熱情。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