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適逢二戰暨抗戰勝利80週年,為推廣中華書畫藝術,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特別舉辦「民族浩氣.翰墨千秋—2025兩岸書畫作品公益展」,展覽於2025年9月17日正式登場。
本次展覽透過書畫藝術再現自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乙未戰役爆發,到1945年抗戰勝利的重要歷史片段。藝術家們以筆墨詮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情境與家國情懷,讓觀者在藝術美感中重新回顧歷史,以及重思藝術與歷史之間的關係。
參展藝術家橫跨兩岸三代,作品涵蓋篆、隸、楷、行、草五體書法,以及人物、山水、花鳥等多元水墨題材,創作取材自臺灣仕紳詩文與抗戰志士的激勵詩句,並結合藝術家對民族精神的體會,展現書畫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感染力。
除靜態展出外,也於開幕式當天下午舉辦「傳統書畫藝術的特色與欣賞」書畫藝術沙龍,邀請漢字文化中心主任蕭世瓊教授、中興大學名譽教授陳欽忠、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鄭月妹,以及臺中市書法學會理事長兼國光國小校長張家馨,共同展開對談。

「民族浩氣.翰墨千秋—2025兩岸書畫作品公益展」開幕式邀請書法名家揮毫共襄盛舉。
陳欽忠教授指出,傳統書畫與詩文同源,文字與圖像交融,觀畫如吟詩,讀字如聽樂,需靜心體會其寄情寓道之美。蕭世瓊教授則談到抗戰時期的書畫特色,指出當時的作品不僅是案頭清雅之趣,更是民族精神的展現,筆墨之間蘊含鐵血豪情。張家馨校長進一步強調,欣賞書畫不應只停留於形態之美,而是要讀出其背後的「氣息」與「神采」,體會藝術直入心靈的力量。最後,鄭月妹教授則以自身的水墨AR作品分享,傳統書畫的欣賞方式在當代已突破紙本與書齋,透過展覽、跨界創作等方式,傳統書畫能以全新形式被理解與傳承。

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教授陳欽忠於書藝沙龍中分享,傳統書畫與詩文同源,觀畫如吟詩,讀字如聽樂,需靜心體會其寄情寓道之美。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鄭月妹於書畫藝術沙龍中,以自身水墨及科技結合之作品,展現傳統書畫能以全新的形式被理解與傳承。
逢甲大學漢字文化中心長期致力於推動漢字文化與藝術教育,為推廣書法、水墨、篆刻以及中華文化美學的重要基地,此次能舉辦此展覽,邀請橫跨三代書畫名家匯聚展出,不僅展現大學積極推動藝文交流、厚植師生人文素養的努力,更彰顯逢甲在文化教育上的承擔。逢甲大學誠摯邀請社會大眾共襄盛舉,透過此次展覽與系列活動,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與價值,共同感受書畫藝術的精神與力量。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