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年暑假,逢甲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曾奕維與林哲慶、電子工程學系陳奕升、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黃家薰,以及電機工程學系吳秉宸五位學生於6月19日啟程,遠赴西非內陸國家布吉納法索,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海外實習與永續實踐。他們跨越超過一萬公里的距離,來到首都瓦加杜古,親身走入當地社區,推動環保技術與農村發展,落實大學教育與社會責任的國際連結。

本次行動為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之一,由合作經濟暨社會事業經營學系翟本瑞教授主持,主題聚焦於「社區環保肥皂與有機小農推廣實習」,並由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薛珍華老師帶隊,並在布吉納法索籍逢甲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的校友韋正協助下,展開系列教學與交流活動。

團隊也結合校方USR計畫「部落創生:淨零碳排及文化永續的韌性農場」,從推廣環保肥皂與有機堆肥,到實地進行植樹造林,透過專業知識轉譯與在地實作,積極參與全球永續發展目標的實踐。

五位逢甲大學學生在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老師薛珍華的帶領下前往西非布吉納法索展開一個月的實踐永續之旅。

五位逢甲大學學生在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處老師薛珍華的帶領下前往西非布吉納法索展開一個月的實踐永續之旅。

廢油再生:環保肥皂推廣,讓家庭節能也節支

在當地婦女協會與肥皂店的合作中,實習團隊教導居民如何以廢棄食用油製作環保肥皂。這些油多數來自高溫反覆炸煮後的剩油,若未妥善處理,將污染水源與土壤。學生以簡易配方與安全操作方式示範製作過程,讓婦女們看見既能節省家庭開支、又有助環境保護的實用方法。這場技術轉移,不只是教學,更是友誼與信任的種子。

逢甲大學同學仔細教導居民如何製作環保肥皂。

逢甲大學同學仔細教導居民如何製作環保肥皂。

強化農業韌性:以堆肥改善土壤,為小農帶來希望

布吉納法索當地蔬果市場常見瘦小作物,反映土壤貧瘠與耕作條件惡劣。團隊成員針對農民設計簡單易行的堆肥教學課程,指導他們利用落葉、菜渣與當地常見有機廢棄物,製作天然肥料,改善土壤結構,並減少對昂貴化肥的依賴。這場知識分享,也讓師生深刻體會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在非洲所面臨的挑戰。

綠意新生:宮脇造林法在乾旱土地上種下希望

在USR計畫支持下,團隊更採用「宮脇森林」理念,以高密度、多樣性樹種的方式,於瓦加杜古郊區進行植樹造林。儘管身處乾燥氣候區,學生與在地夥伴仍齊心協力,在一場難得的細雨中完成200株樹苗的種植。這片新生的綠意,是對抗沙漠化的具體行動,也是台灣與西非友誼的永續象徵。

用雙手捧著幼小的樹苗,種下未來希望的大樹。

用雙手捧著幼小的樹苗,種下未來希望的大樹。

當地居民與逢甲學生攜手揮動鋤頭,在非洲土地上共同耕耘綠色希望的未來。

當地居民與逢甲學生攜手揮動鋤頭,在非洲土地上共同耕耘綠色希望的未來。

青年視角:布吉納法索一個月,重新定義「世界距離」

吳秉宸|電機工程學系

從初抵達時驚訝機場的簡陋,到離別前能自在的走在黃土路上與人道聲 Bonjour,我們逐漸融入這片土地。透過教導環保肥皂製作,我們不僅減少化學清潔劑的使用,也幫助當地家庭節省開支。我開始理解,非洲的真實生活遠比電視畫面來得豐富與真誠。我很慶幸自己能夠在這個與台灣距離超過一萬公里的國家,留下一些微小的貢獻。

逢甲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吳秉宸說「非洲的真實生活遠比電視畫面來得豐富與真誠」。

逢甲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吳秉宸說「非洲的真實生活遠比電視畫面來得豐富與真誠」。

陳奕升|電子工程學系

布吉納法索,是一個我原本一輩子可能都不會踏上的地方。若不是因為「學海築夢」計畫的機緣,我想我從未想過自己會來到這片西非土地。在這裡,我看見的是另一種世界的樣貌。這次實習,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不僅是完成任務或傳遞技術,更是在與文化背景迥異的人們溝通、協作過程中,學會理解、尊重,甚至在必要時勇敢地捍衛自己的權益。

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陳奕升表示自己踏上了一個原本一輩子可能都不會踏上的地方。若不是因為「學海築夢」計畫的機緣,我想我從未想過自己會來到這片西非土地。

逢甲大學電子工程學系陳奕升表示自己踏上了一個原本一輩子可能都不會踏上的地方。若不是因為「學海築夢」計畫的機緣,我想我從未想過自己會來到這片西非土地。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