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寒假期間,逢甲大學行銷學系周昕妤、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蘇怡安、電子工程學系陳冠儒、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張辰瑜、資訊工程學系林杉美5位學生,透過風保系助理教授林明仕主持的「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於1月8日前往泰國,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跨文化實習。此次計畫以「資訊教育與有機堆肥實作之循環經濟教育」為核心,學生們分別前往皇太后大學(Mae Fah Luang University)與YCF(Youth Charity Foundation),深入當地社區,透過學術交流、教育活動及農業實作,體驗並學習泰國的永續發展模式。
學術交流:皇太后大學沉浸式學習體驗
實習團隊抵達泰國後,首先來到位於清萊的皇太后大學(Mae Fah Luang University),展開一系列學術與文化交流。5位逢甲學生除旁聽永續管理(Business Sustainable Management)、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及行銷原則(Principles of Marketing)等核心課程,並與泰國師生進行深度討論,了解當地高等教育特色。此外,學校安排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包括參訪中華文化語文中心、校園市集及金三角觀光景點,學生們還品嚐了當地特色料理,如泰式火鍋、燒烤與奶茶等,從學術學習到生活體驗,全方位感受泰國文化魅力。

逢甲5位學生在當地學生的陪同下參訪金三角。
教育服務:YCF帶領孩童探索多元學習
實習計畫的第三週,學生們轉往YCF(Youth Charity Foundation),透過課程設計與互動教學,將語言學習、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帶入當地兒童的學習生活。適逢農曆新年,學生們特別設計「春節主題課程」,教授孩子們中文新年歌曲《恭喜恭喜》,介紹紅包文化、賀年習俗等,讓當地學生透過實際體驗學習華語與東亞文化。同時,實習團隊也運用先前捐贈的華碩再生電腦,教導孩童基本電腦操作,進一步縮小數位學習的落差。此外,課程還涵蓋基礎中文會話、英語短片欣賞及蛇年主題繪畫,多元有趣的學習方式激發孩童對語言與藝術的興趣。

與YCF孩童合影。
農業實踐:探索循環經濟與永續農業
除了教育服務,學生們也深入當地農場,親身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有機農業模式,學習種植、餵養牲畜等基礎農作技能,並實作有機堆肥技術,運用廚餘與落葉發酵,提升土壤肥沃度,實踐循環經濟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們還參與了當地傳統的殺豬儀式,這項活動不僅讓他們見證泰國農村對生命的尊重,也深入理解人與自然共存的價值觀。此外,實習團隊更進入社區,拜訪孩童家庭,親身了解當地的生活環境與教育資源缺乏的現況,進一步反思如何透過教育與社會參與,縮短資源落差。
跨文化學習的深遠影響
本次泰國實習計畫,讓逢甲大學學生透過學術交流、教育服務與農業實踐,不僅拓展國際視野,更深化對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的理解。在與當地居民、孩童及師生的互動中,他們學習到如何將知識應用於實際場域,並思考自身在國際社會中的角色。
透過這次寶貴的經驗,學生們不僅提升了專業能力,更體會到教育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逢甲大學持續鼓勵學生以實際行動參與國際事務,培養具備全球競爭力與社會關懷的未來人才,期待未來能將這份學習成果帶回台灣,創造更多正向影響。

透過課程設計與互動教學,將語言學習、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帶入當地兒童的學習生活。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