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致力於訓練同學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教育除應用層面,也包含情感、審美、文化等面向。4月9日逢甲大學特別邀請諮商心理師倪凡羽蒞校演講,以情緒安頓為主題,以「在哪跌倒,就在那裡深呼吸」為題,帶領身為現代人的師生如何更好的面對挫折。
為什麼我們這一代會有那麼多的挫折感?倪老師提到令人感到「失望」或「失意」的挫折感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外在環境的變動程度,如疫情、網路環境等;二是內在心理的安全程度,如生理狀態與情感內在狀態等。網路時代興起,各種視聽資訊刺激,讓我們獲得當下的滿足。但大腦本身的平衡機制就如同一個蹺蹺板,給予多大刺激就回饋多大失落。因此一旦脫離網路,就感到茫茫無所措。
除了時代環境的影響,大學的生命階段,也容易在探索未來方向過程中感到迷茫。「在哪跌倒,就在那裡躺平」的說法,只是「放置」了情緒,卻沒有試著「處理解決」,當然也就不會真正放下。因此面對屬於我們的時代挫折,倪凡羽心理師強調,與其放置情緒不如深呼吸讓自己放輕鬆,享受獨處,新想法或許會出現,看待事情也會比較清楚。面對挫折,身體、情緒、想法,哪個部分會先反應?許多同學直觀的選擇情緒,但出乎意料的是:身體先有了反應,情緒與想法才後續跟上。倪老師表示,面對考驗,戰鬥、逃跑、凍結癱瘓都是人最原始的身心本能,以戰鬥為例,身體反應會有心跳加速、脖子肩膀發緊、眉頭緊鎖等反應。尤其是青少年時期,處理理智判斷的大腦前額葉尚未發展成熟,因此,更容易感到衝動、焦慮、害羞,而做出本能的反應。換句話說,面對挫折,身體會說話,可以透過身體的釋放,緩解壓力。倪老師強調,身體有四種防護元素:睡眠、飲食、運動、太陽。充足而優質的睡眠與飲食,直接影響生理功能,運動與曬太陽也很重要,每天只要走路15分鐘,不只促進生理建康,心理強壯度會漸漸提升。除此之外,也可以透過正念冥想,感受自己的感受,釋放深層壓力。
倪老師在演講中也透過匿名即時互動系統,調查同學們的壓力來源:有學業與情感的問題、也有失眠的困擾、甚至是支持的球隊敗北也會感到失落,五花八門。在分享的過程中也發現,情緒可以調節與轉移,孤獨時容易鑽牛角尖,透過人際的交流,就能緩解壓力。倪老師指出,遭遇挫折時,身體與心理都有對應的防護機制,每個情緒都有意義,面對傷口,才能找出止血點,深呼吸後再一件一件釐清,諮商心理師會是很好的陪伴。跌倒了,就在原地深呼吸,告訴自己:「你很棒,放輕鬆,別太逼自己了,休息一下,沒關係的。」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