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與臺中市環保局攜手合作,開發了「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透過數據分析,提前預測水域未來7天的溶氧狀況,讓相關單位及早採取應變措施。

由於台中市境內灌溉排水渠道遍布,死魚事件頻繁發生,為釐清死魚問題,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陳建隆主任、吳志超教授及楊惠玲博士自108年起便開始指導學生論文,探究死魚原因,分析死魚事件特性,發現造成死魚原因複雜,包括氣象、水位、流速、水域環境特性等都是關鍵因素,死魚的發生是複合因子的綜合結果,例如梧棲大排之死魚事件常與大潮導致之鹽度變化、逢低水位、加上水工結構物限制魚隻迴游有關。

人工智慧技術十分適於多參數的問題評估,故自109年起環保局廣泛投放水質感測器後,便進一步合作,收集109年底至110年整年之水質數據,導入氣象局氣象條件、水利局水位資料,搭配各水域的環境特徵等,以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置溶氧計算機,預測未來7天各水域之溶氧狀況,以溶氧日曆的形式展現預測結果,目前在部分測試點的預測結果,準確度達8成以上。預測結果,將可提供環保主管機關作為死魚預警、現地增氧,以及事件處理所需人力之提前備援。除了應用在水域溶氧預測,此項技術未來亦有應用到水產養殖的潛力。

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與臺中市環保局共同研發的溶氧計算機所預測之未來一週溶氧日曆圖。

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與臺中市環保局共同研發的溶氧計算機所預測之未來一週溶氧日曆圖。

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成立於108年5月,中心集結環境與資訊跨領域人才,以實務技術發展為研究目標,除了水域溶氧預測課題外,亦利用影像辨識技術協助淨水場濾池效能檢定,未來將持續致力於各種實務應用型之智慧環境議題研究。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