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隨著全球暖化與難以掌控的氣候變遷,臺灣遭逢半世紀以來最大的乾旱,尤其中南部地區正面臨缺水的困境,目前臺中地區實施「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造成民眾諸多不便。本校除了配合政策致力推動節水外,校本部在丘逢甲紀念館、文華創意中心及第一招待所旁設有3座「水資源再生中心」,利用薄膜生物處理技術(Membrane Bioreactor, MBR),有效的將校園產生之生活污水處理至「中水」,充分再利用,實踐循環永續的環保精神。

所謂「中水」,是指將建築基地內的生活雜排水(如沖廁污水、洗澡水、洗手水等污排水)匯集後處理達設定的水質標準,能在一定範圍內重複使用於非與身體接觸、非飲用之水資源。即一般所稱之再生水或回收水,經處理後之水質均可達到回用之標準,可作為植栽澆灌、沖廁清洗及景觀水池補注等用途。

本校三座水資源再生中心之總設計處理量為986 CMD,然而在多年節水政策的推行下,本校沖廁皆採省水裝置,故污水進流量皆低於原設計量,目前總處理量僅約277 CMD,使用率為28%。另本校亦有利用大樓筏基空間,設置處理單元之接觸曝氣處理設施及進行厭氧消化之化糞池,污水量推估約280CMD,未來水湳校地之污水若能一併納入處理,預期總污水量可達800CMD,將能更有效利用水資源再生中心之設施。

目前水資源再生中心所產出中水的使用狀況,已提供丘逢甲紀念館之沖廁使用,以及學思池、春雨塘校內兩處生態景觀水池之補助用水。另也已進行第一招待所水資源再生中心之中水再利用,擴及大、小草坪與體育館周邊園藝澆灌,待招標工程完成後,該區中水使用率可望超過80%。環管中心亦著手積極規劃與整合,要將校園各大樓之生活污水納至中水回用系統,以及提升中水使用率,期能達到百分之百全回用之目標。

第一招待所的水資源再生中心綠意盎然,又能發揮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綜效。

本校近年來藉由嚴選代操作廠商及落實定期巡檢與平行監測之執行,自106年度起,委由育成中心產學聯盟之廠商接手全校3座水資源再生中心之代操作業務,並與本校環科系專業教授投資成立之衍生性企業合作,培訓現場作業人力與進行相關操作技術之傳承,該執行團隊曾於107年獲臺中市政府頒發「社區專用污水下水道系統操作維護管理優良社區評比」特優之肯定。歷經四年之合作,本校支持成立之衍生性企業已有獨立營運污水廠之技術與能力,將於今年度(110年)開始承接本校水資源再生中心之處理業務。

本校水資源再生中心產生之中水水質遠低於法規規定之放流水標準,肉眼觀看呈現清澈透明,幾乎和乾淨的水沒有區別。三座水資源再生中心之處理設施皆地下化,第一招待所的水資源再生中心於100年啟用,透過開放式設計及空間綠美化,增加綠覆率,亦提供師生及鄰近居民休憩之場所,充分活化及利用校園空間。

本校推動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多年有成;並與環科系、水利系、化工系等相關領域系所鏈結,結合課程內容的設計,進行處理技術之相關研究,提供師生進行水資源主題及環境教育課程的教案平臺與實習場域。在秉持綠色大學目標、安全健康之校園理念下,落實最佳化水資源管理,善盡大學之社會責任。

分享:

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