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9.06.24
商學院是母校創校以來既有的學院,發展規模從原先的7個學系擴增到8個學系、1個研究所、4個學位學程,現今母校商學院不僅全方位照顧學生的課業、生活外,更不斷精進教學方式與課程內容,重視學生國際移動力與產學合作發展。今年度大商學院通過AACSB(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縮寫作 AACSB 或稱為 AACSB International)的再次認證,為中部第一所通過再次認證的學校。今日專訪商學院江向才院長,讓我們一起了解目前母校商學院有那些改變吧!
母校大商學院為了讓學子更具國際化,並順應國際教育潮流,於2006年申請加入AACSB成為會員之一,在2014年2月首次通過認證,擠進全球前5%具有AACSB認證的商管學院行列之中。AACSB認證過程非常嚴謹,通過首次認證後,每隔5年就必須進行持續改善認證,蒞校的訪視委員皆曾擔任全球知名大學的商學院院長,並具有多年訪視經驗,今年度再次給予母校商管教育的高度肯定,提出「無任何改善建議(clean report)」的訪評報告,並期許母校大商學院能夠提供更優異的教育品質。
江院長表示AACSB的評鑑方針與母校這50多年來所做的教學宗旨不謀而合,這50多年來,母校師生都全力參與,不斷的精進教學內容、開發更多創新的教學方式,也做了許多社會投入的部分,參與地方創生計畫。而AACSB認證的主要三個重點為投入(engagement)、創新(innovation)及社會影響力(impact),母校在教學方面不僅僅侷限於傳統授課內容,更與時俱進結合新事物,江院長認為母校的辦學目的就是改善教育品質,且時刻進步。今年度能夠獲得訪視委員的高度肯定,這都是全校師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夠做到。
一般來說,AACSB的再次認證通過率並不高,因此母校大商學院通過再次認證及clean report的訪評報告,江院長是一喜一憂,喜的是所有教職員生的努力獲得肯定,憂的是未來五年的發展應該怎麼做。「這是一個壓力,但我們把他轉成一個前進的動力」,江院長秉持母校「嚴管勤教」的精神,將持續創新,追求教育品質更臻精進。
現今專才已經不再有優勢,企業更希望員工具有多元思維的通才。母校深知世代變遷下,培養學生未來競爭力,就不能再以過去思維,只專研自己科系的專業,應是多方領域涉獵。為此,在學生未來就業能力培養方面,開設相當多元化的課程,讓產發學能夠相互連結。此外,母校將學生課程精實化,跨系、跨院修課不設繁複的申請條件。
從109學年度開始,大學部與碩士班開始推廣企業人才培育計畫。以往大學4年學校課程結束後,大多數畢業生就直接進到職場,投入職場的新鮮人卻需重新培訓,學用落差的問題確實造成競爭失利。江院長提到幾年前母校為了紓緩學用落差的現象,推出7+1企業實習計畫,大學部一共有8個學期,學生有7個學期在學校上課,1個學期進入企業實習,這個計畫的成效不錯,但只能夠讓學生提早進入職場學習,依舊無法徹底解決與改善學用落差的情況。
因此推廣新的培育計畫,精進為大學部6+1+1、碩士班2+1+1計畫,讓大學部的學生前六個學期修習學系規劃的課程,第七個學期開設企業課程,讓業師親自到校教學,第八個學期到企業實習。讀者肯定有所疑惑,為什麼要業師親自到學校講授呢?讓學生直接進到產業界學習不就好了?江院長解釋,如果讓學生直接進入職場,學用落差的情況依舊未獲改善,所以讓業師到校園內進行教學,以一半業師一半學校老師的共同授課模式,讓理論與實際結合,讓業師先講授特定領域知識後,在最後一學期才進到企業進行全學期的實習,務實地銜接與企業的最後一哩路。為什麼要凸顯+1,就是與企業合作開課,讓學生進到產業不至於需要重新學習,能夠迅速上手,企業要訓練的知識,在學校就先學習,學生能夠無縫接軌職場工作。
母校新的課程規劃,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更是與產業進行合作,多數的企業無法如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能夠創辦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一個屬於自己的企業學院,而母校能提供企業培養人才的場域,替企業量身打造班級與課程,提供企業人才培育的搖籃。
舉例來說,近期母校就與信義房屋簽訂產學聯盟協議,合作內容包含全時實習生計畫、營業員專班計畫、畢業生說明會、職涯講座、畢業學長姐說明會、業師授課與大型活動贊助等。此協議不僅融合學術與產學技術交流、教育訓練及資源共享,對於培育專業人才有著莫大助益,厚植學生在專業領域的訓練。
母校商學院旨在培養商管人才,因應快速的社會變遷,在學制方面也做了改變,過去輔修、雙主修都需要額外再修定額的學分數才能夠獲得證書,為鼓勵學生跨域學習,推動學制精實化。
要達到畢業條件須修滿128個學分,其中有28學分是全校必修通識教育,100學分為院內必修學分,以會計系為例,一個學生就要修會計相關課程100學分,現在精實學制,將會計系的精華課程濃縮為60學分內就能夠完成,另外40學分可以修習其他學系的課程,像是學生想知道國貿系的知識,就能夠修40個學分的國貿系課程,未來畢業就能夠得到會計主修國貿輔修的畢業證書。當然各系課程也會做調整,透過課程內容的精實,將學分內化。
現今每個學系課程規劃都太過專精,各學系都太專注於本科系的理論知識,但產業面卻未必能夠銜接得上。江院長也提出現今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是無法讓每一個業務項目都有專門負責的員工,大多的狀況是一個員工要負責多項工作,因此需要的能力也是多元。商學院目前就是鼓勵學生成為多工人才,要讓學生懂專業知識,但也要通才,要嫻熟其他的知識,讓自己成為多能的商管人才。
在地球村的時代,不斷向學生們強調要具有國際觀,但具有國際觀還不夠,更要有國際移動力。母校對於海外實習與海外交換的口碑一直都很好,海外交換目前已臻成熟,但在海外實習方面,因為工作簽證的問題,難度則比較高一點。目前海外實習正積極推動中國大陸這一塊,這是因母校許多學長姊在中國地區開設公司,因此母校與學長姊積極接洽,讓學生前往實習,未來母校除了推動中國地區實習外,也積極開發其他國家實習的機會。「常有學生害怕走出國門,但一旦他們踏出第一步,就會發現他們是辦得到的」,因此江院長也鼓勵學生能夠積極申請各項國際交流、海外交換與海外實習等機會,藉此拓展自己的視野。
「現在念書的路很廣,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廣泛」江院長認為學生的學習管道要能更多元的選擇,學校更需不斷創新,隨著產業趨勢的變化,提供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成為具創新領導能力的商管人才。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