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 不一樣
FCU, Different but Better.
Different but Better
Dream big, make a difference.
逢甲老師就像活水中悠然大魚,引領一條條鮮活、靈動已加入或即將加入的逢甲小魚,師生浸淫在教學相長的互動中,如魚得水。
創新學制
不同專業的Mix & Match,自由選、自主搭,你的未來你決定。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在輔修、第二主修及A進B出的創新學制中,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
創新創業
開設「創業實踐」課程,作為實踐教育的核心課程;搭配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計畫資源,讓學生在上學期透過修課培養創業規劃的理論,下學期則親身體驗創業實踐的過程。
逢甲60 人才發展
逢甲大學將在三年內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春雨計畫」。「春雨就是機會,春雨後萬物滋生,」逢甲大學董事長、社會學博士高承恕說,「我們一定要有情懷,做一點我們不一定立即看得到成果的事情,那才是美好。」
逢甲大學蟬聯私校冠軍
《遠見》1月公布「2022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逢甲繼2021年首度打破北部獨霸,拿下私校冠軍後,再次獲得私校第一,整體排名上升至全國第八。除了「校際排名」外,《遠見》還進行「資訊科技」、「傳產製造業」及「零售服務業」的三大產業別的企業最愛排名;在「資訊科技」產業雇主認定最佳畢業生TOP10排名中,逢甲大學緊追台成清交之後,排名全國第七、「傳產製造業」方面,擠入全國第十。
要選就選認證過的好大學
教育部近日公布110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就學穩定率,逢甲大學日間部學士班名列全國第五,為全國上百所公私立大學中少數高於95%以上者。
與世界百大合作
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 (ISTM)獲選為重點培育學院,將以「全球人才流通樞紐」為定位,提出固本精進、師資升級、教育轉型及彈性學習路徑等四大推動策略。
落實教學創新、聚焦智慧研究、深耕產學推廣
最新出爐之教育部110年度獎勵私立大學校院校務發展計畫補助結果,逢甲大學以新台幣1億5,867萬6,314元獎助,蟬聯全國第一。
看著他人的故事獲得感動,而自己實際走過後的成長卻很難描述萬分之一
社團成長
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 - 施堯鈞
沒有不精采的大學生活,只有不敢跨出的那一步
面對選擇時,都說要選擇自己喜歡的,但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國中升學時,我很肯定地選擇就讀高職,雖然不確定自己適合學什麼,但排除不感興趣的科系後決定就讀電機科,就此踏上電機領域的道路;高三考完統測後,利用技優甄審的管道,認識逢甲大學資電不分系(今資訊電機學院學士班),並選擇就讀資電不分系,最大的原因是希望能透過一年級的時間多元學習,找出自己最想走的一條路。
國際移動
經濟學系 - 方家齊
未知讓人卻步,改變就需要一點衝勁
大三時,我透過國際事務處成功申請至芬蘭奧盧大學交換,不同於臺灣的風土人情,首次的交換讓我體驗到北歐國家和赤道國家的文化差異,充分拓展國際視野;並在研究所期間,更積極的運用校內資源,再次申請至捷克俄斯特拉發工業大學交換,學習經濟專業。幾次的交換經驗,我發現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下定決心,太多的未知總是讓人卻步,小小的衝動就能帶來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跨域學習
會計學系 - 魏沂宣
人生只有一次你不試嗎?挑戰不一樣的自己
「在簡報開始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與碳的距離有多遠?」才升上大二的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參加《2022 Taiwan AI EXPO 創新獎》,並以「台灣中小企業AI碳盤查」為題進行企業四大分析:碳盤查、系統程式、成本結構與社會影響力。成本結構是身為會計專業的我最熟悉的一部分,但被推選為主講者就要連同其他三項主題都滾瓜爛熟,短短兩個月的賽前準備,透過良好團隊合作,持續吸收碳議題有關的知識,讓我在初賽和決賽舞台面對專家評審和企業經理人的提問都能對答如流,為團隊獲得全國佳作。
企業實習
創新設計學士學位學程 - 謝文毅
從熟悉處迷路,到彼岸中追尋
對我而言,影像某種程度代表著一種虛擬世界、虛擬空間,其實連結回來還是建築上的一種空間。《彼岸 LIMBOTOPIA in VR》成功獲2021年高雄電影節VR國際競賽、2022年美國翠貝卡影展入圍肯定,並於2022年捷克國際影展 Anifilm 脫穎而出,榮獲最佳 VR 作品大獎,能在學生時期獲得此殊榮,對於藝術創作者而言是莫大的肯定,我也會在影像製作上持續精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