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 不一樣
FCU, Different but Better.
Different but Better
跨域學習
自由轉系、創新學制、創新創業、創新場域、經典精品課程全力挺你,跨域學習,讓你學到想學的最重要。
素養培育
逢甲大學共善樓是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台灣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設計融合「負建築」的建築哲學與逢甲大學「共善教育」的核心價值,展現了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創新學制
不同專業的Mix & Match,自由選、自主搭,你的未來你決定。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在輔修、第二主修及A進B出的創新學制中,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
創新創業
開設「創業實踐」課程,作為實踐教育的核心課程;搭配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計畫資源,讓學生在上學期透過修課培養創業規劃的理論,下學期則親身體驗創業實踐的過程。
全臺唯一校園地景建築
逢甲大學自創校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案——「共善樓」,於昨(2/16)日隆重啟用。董事長高承恕、校長王葳、校友總會總會長李明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副市長黃國榮以及設計共善樓的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與近千位師生、校友、產學合作夥伴、國際姐妹校及友校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高就學穩定率位居全國第二,連續兩年蟬聯綜合私校冠軍
對大學而言「滿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留住學生。在2024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各大學的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成為廣受關注的指標,因為這兩項數據不僅反映了學校的吸引力與教學品質,更直接展現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適應程度。
完全智能化的AI校園
逢甲大學為實現智慧化的 AI 校園願景,全面導入 Microsoft 365 Copilot,藉由引進 AI 技術與生成式工具於教師備課、教學互動、及行政工作上,不僅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增進與學生互動,同時也大幅提升行政效率,打造一個高效與智慧兼具的學習環境。
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隨著全球化浪潮加速發展,台灣高等教育正積極尋求與國際接軌的契機。作為中台灣國際化排名首屈一指的學府,逢甲大學持續深化國際合作,透過多元交流計畫與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全球競爭力,拓展國際視野,並強化未來職涯發展。學校始終堅信:「無論你有沒有要出國,國際化都非常重要!」
中部唯一獲選的綜合私立大學
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 (ISTM)獲選為重點培育學院,將以「全球人才流通樞紐」為定位,提出固本精進、師資升級、教育轉型及彈性學習路徑等四大推動策略。
看著他人的故事獲得感動,而自己實際走過後的成長卻很難描述萬分之一
國際移動
財務金融學系 - 高昕慈
三年努力,換來最精彩的一年 —原來在不知不覺裡,我早已準備好|逢甲財金系 高昕慈
回顧這一年,我最感謝的是過去三年的努力。因為我在三年內完成了 128 學分、證照考試,並在大二下就提早完成跨領域專題,才能在大四這年無後顧之憂地整整一年出來交換,而不需要延畢。當初在成均館大學遊學團時,我意識到自己的語言不足,也因此下定決心在之後默默補強。在冥冥之中,我發現自己早已準備好了一切,因此才能真正無負擔地享受這一年精彩而充實的交換生活。正所謂「準備好總比毫無準備強」,這句話正好總結了我前三年的努力與最後一年的收穫。
電子工程學系 - 陳奕升
一生未曾想過的遠方 學海築夢開啟西非之路|逢甲電子系 陳奕升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吧!書本上的知識,只有真正落地應用才能展現價值。趁年輕多出國看看,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因為很多靈感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過去,可能只有出身優渥的孩子才有機會走向世界,而現在透過「學海築夢」,一般學生也能拓展眼界、看見更大的世界。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林宏翰
走進全球創業競技場 我的創業加速器經驗|逢甲國企國企全英 林宏翰
2024年7月,我代表逢甲大學前往葡萄牙波多,參加 European Innovation Academy(EIA) 全球創新創業競賽。 這場被譽為「全球最大創業加速器」的盛會,匯聚來自四、五十個國家的400多名青年,其中不乏新加坡國立大學、波士頓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學生。能與國際頂尖學子同場競技,既是挑戰,也是榮耀。
機械與電腦輔助工程學系 - 鄒大祺
遊戲化你的大學生涯,多嘗試,多體驗,多感受,才會更精彩|逢甲機電系 鄒大祺
大二下時,我有幸錄取由史丹佛大學、加大柏克萊分校、Google等國際知名大學與企業共同合作的「歐洲創新學院」 (European Innovation Academy, EIA) 舉辦全球最大學生創業競賽。2024年在葡萄牙波多大學經濟學院舉辦,活動要求在三週的時間內做出一個完整且能打動投資人的創業提案。在過程中,我與來自荷蘭、美國、愛沙尼亞的夥伴組成跨國團隊,共同開發一款智慧自行車尾燈的最小可行性產品,透過多種感測器即時感知環境,提醒騎士並保障行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