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 不一樣
FCU, Different but Better.
Different but Better
跨域學習
自由轉系、創新學制、創新創業、創新場域、經典精品課程全力挺你,跨域學習,讓你學到想學的最重要。
素養培育
逢甲大學共善樓是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台灣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設計融合「負建築」的建築哲學與逢甲大學「共善教育」的核心價值,展現了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創新學制
不同專業的Mix & Match,自由選、自主搭,你的未來你決定。打破學系框架、跨領域跨系所選課,讓學生自主掌握學習主導權,在輔修、第二主修及A進B出的創新學制中,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模組。
創新創業
開設「創業實踐」課程,作為實踐教育的核心課程;搭配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計畫資源,讓學生在上學期透過修課培養創業規劃的理論,下學期則親身體驗創業實踐的過程。
全臺唯一校園地景建築
逢甲大學自創校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案——「共善樓」,於昨(2/16)日隆重啟用。董事長高承恕、校長王葳、校友總會總會長李明和,台中市長盧秀燕、副市長黃國榮以及設計共善樓的國際建築大師隈研吾(Kengo Kuma),與近千位師生、校友、產學合作夥伴、國際姐妹校及友校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高就學穩定率位居全國第二,連續兩年蟬聯綜合私校冠軍
對大學而言「滿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留住學生。在2024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各大學的註冊率與就學穩定率成為廣受關注的指標,因為這兩項數據不僅反映了學校的吸引力與教學品質,更直接展現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與適應程度。
完全智能化的AI校園
逢甲大學為實現智慧化的 AI 校園願景,全面導入 Microsoft 365 Copilot,藉由引進 AI 技術與生成式工具於教師備課、教學互動、及行政工作上,不僅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增進與學生互動,同時也大幅提升行政效率,打造一個高效與智慧兼具的學習環境。
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隨著全球化浪潮加速發展,台灣高等教育正積極尋求與國際接軌的契機。作為中台灣國際化排名首屈一指的學府,逢甲大學持續深化國際合作,透過多元交流計畫與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的全球競爭力,拓展國際視野,並強化未來職涯發展。學校始終堅信:「無論你有沒有要出國,國際化都非常重要!」
中部唯一獲選的綜合私立大學
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 (ISTM)獲選為重點培育學院,將以「全球人才流通樞紐」為定位,提出固本精進、師資升級、教育轉型及彈性學習路徑等四大推動策略。
看著他人的故事獲得感動,而自己實際走過後的成長卻很難描述萬分之一
國際移動
社團成長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 劉宗祐
平衡學習與探索,讓經歷成為你的能力|逢甲材料系 劉宗祐
這些跨領域的體驗,也讓我在面對複雜的學術問題時,可以運用在不同領域積累的經驗,從不同角度切入思考,並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也徹底改變我看待學習的看法「學習不再只是知識的單純積累,而是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每一次新的嘗試,都讓我更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更清楚未來的發展方向。
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 廖苑茵
因為相信 所以出發|逢甲環工系廖苑茵
「原來旅遊也可以很環保!」這是我在參加 EarthCheck 見習計畫後最大的感想。 2025年6月,透過教育部「青年百億圓夢計畫」,前往澳洲布里斯本,實地走訪了獲得 EarthCheck 認證的飯店、度假村,親眼見證一間企業如何在運營中落實減碳、節水、廢棄物管理,讓我對永續旅遊有更深的認識。
企業實習
行銷學系 - 莊秉易
別把自己困在框架裡,世界比你想的還大|逢甲行銷系 莊秉易
我是在 ASML 的實習經驗中,開始真正思考出國深造的可能。身處這家荷蘭跨國企業的 IT 部門,我接觸到跨部門協作、流程管理與系統化思維,也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工作可以這麼有邏輯又有全球視野。與不同背景的同事協作的過程,讓我開始想:如果我能在更大的舞台上進一步學習,會不會有更多可能性?那段時間,我不再只是完成工作,而是在找尋自己未來的方向。於是,我決定申請美國研究所,把眼界拉遠,也把自己推得更高一點。
國際企業管理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 - 周煥凱
從逢甲出發,走進世界的我,正在美國天普大學當學生大使|逢甲國企全英 周煥凱
除了課業,我也積極參與校園事務。目前擔任天普大學台灣學生會副會長,負責接待新生、規劃文化活動,並協助校內外資訊的聯繫與傳遞。同時,我也很榮幸獲選為天普大學國際學生事務處(International Student Affairs, ISA)的學生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