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專訪商學院副院長簡士超 這一年 我們一起讀了EMBA

2019.05.27

deco

文/邱雅婷‧攝影/許惠娟 (EMBA經管100)、商學院提供
轉載自逢甲人月刊315

 

更多校友資訊,歡迎加入逢甲大學校友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FCUAlumni/)

     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中文通常稱做高階管理碩士,針對的是想要提升職場競爭力與跨領域學習的中高階管理人員所開的課程,母校EMBA發展是配合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政策與企業所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之需求,設置「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於91學年度正式對外招生。但在這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台北EMBA學分班,可謂母校EMBA班的前身。就讓我們撥動時間回到民國90年。

民國90年,當時還是商學院長的張保隆前校長,來到台北市校友會拜訪,由當時的張立義會長與賴文堂總幹事接待,張立義會長見許多台北的大學都有EMBA班是否母校也能在台北辦一個學分班呢?原先就想要推動EMBA班成立的張前校長,在此次拜訪行中,與張立義會長一拍即合,商討於台北開設EMBA學分班試水溫,張前校長義不容辭,回到母校後就積極申請籌備,而台北班的學生也相互邀約上課,當時學生群有兄弟檔、夫妻檔、親子檔,而第一位老師就是簡士超老師,也是母校銀保系畢業的學長,就讓我們跟著簡老師一起回到那年的台北EMBA班吧。

 

源起來自於緣

民國90年代,當時許多大學都陸陸續續在發展EMBA班,然而母校卻沒有,於是受到當時張立義會長的提議,先從台北辦理一個學分班,要成立一個班級,空間、人、老師不可或缺,最開始授課的地點在位於新生北路上的勞工育樂中心,來的學生有母校謝振裕董事、郭麗群董事,張立義學長、翁登財學長、陳正雄學長、崔昇祥學長、黃何文學長、劉憲鴻學姊、陳韋佐學長及賴文堂學長。學生是來自各界優秀的學長姊,還邀約更多校友帶著眷屬一起來報名上課。有了教室和學生,再來最重要的是授課的老師,簡老師說到此,覺得又重拾當時的感動,作為第一位台北班老師,這中間其實是張前校長的努力感動了他。

在一個尚無高鐵的年代裡,每周搭最早的客運北上對於許多師長來說是強人所難的,當時簡老師一口答應張前校長時,張前校長便向簡老師敬禮,簡老師回憶至此,說到當時的張前校長,已經是相當有名氣的商學院院長,不僅十分謙沖有禮地向簡老師握手,更向簡老師敬禮,簡老師向我們表達回想起當時的心情僅有「受寵若驚」四字能形容,認為自己實在擔當不起這樣謙沖儒學人物的敬禮。

到了台北上課,深深感受到緣的力量,看到學生都是自己的前輩,且都是不同科系的校友外,更是來自各行各業成功的企業家,然而課堂中這些校友都好似熟識已久的老友般,另外讓簡老師感到震撼的則是這些校友都是實務經驗豐富的企業家,但在課堂上都是十分認真的聽講。體現了「真正智慧知識都是完全客觀的,不分年齡不分背景不分財務成就,只有道德成就在哪。」簡老師說到於是只能更精進自己,畢竟這些學生很清楚老師的能力與老師教授的正確與否。於是教授一流的學生,老師也會跟著成長,母校EMBA也以此作為範本成立。後來除了簡老師以外,還有像是羅仙法老師、汪浩老師、佘溪水老師、林豐智等等老師

 

遊牧課堂   轉換的不只有教室

最初台北班的教室在勞工中心,而後又換到台師大、國北教,之後SARS之故又回到台北市校友會館上課,之後因蔡練生學長的關係,移至全國工業總會上課,當母校EMBA班開課後,又轉到中科教室上課。雖然一直沒有固定的上課場所,但人人都虛心求學,就好似孔子帶著學生周遊列國的樣子,轉換教室,並不會讓學生因此厭煩,反而皆會準時上課,驗證了「孔子教育就是修人之道,修智慧修直覺的場域,英雄識英雄的環境,教室就是有老師與學生所在的場所。」

謝振裕董事身為台北班的學生也笑著說我們台北班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就是「Class of Running」,不停移動的教室給學生深刻的記憶,畢竟有學生有老師所在之處就是教室,因此不管轉換到什麼地點,始終不變的是一顆想要學習的心。又是說,轉換的不是教室,而是求學的心態。

 

藝術是WOW,ART是阿!!!

在簡老師的課程中,學生一定都會學到一句「藝術是WOW,ART是啊」,EMBA的舊觀念都是玩、交朋友,但事實上大家都在默默進步,以商學來說跟EMBA學生可以進入商的實務,學生會互相學習,了解不同行業,每個人的感覺、方向不同,在產品、服務方面就會產生的新的思維,這樣的思維會讓人產生「WOW」的反應那麼這就是成功的企劃。

在EMBA的課程中學習到的不僅是教師帶來新的觀念、理論,更多的是學生互相學習成長。這就是如同蓋樓房一樣,端看鷹架的高度有多高,給這些來學習的經理人有多高的抽象,他們就會想辦法去落實。這也是簡老師在課程中最想要帶給學生的部分。

 

AACSB認證

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國際商管學院促進協會」,母校為了提升商管領域的教學品質,並促使其持續成長,金融學院及EMBA加入並已通過AACSB之認證。

經管學院於2006年申請加入,但因母校院系組織重整於2007年12月又以商學院、金融學院之名重新加入,在2013年11月進行實地訪評,母校成為台灣第九所、中部第一所獲得AACSB認證的學校。2018年又參與了AACSB的認證,這次通過是「clean review」,所謂的clean review表示所有的紀錄中最純粹的,也就是指完全沒有意見可以再提供了,獲得這樣的評價讓母校士氣大振,簡老師說了前來訪評的訪視委員他們都是商學院院長,尤其是他們的主席,擔任過許多大學商學院院長,他們皆是很有智慧且直覺性很強的人物,他們前來訪視主要是看看學校是否是超越資料所宣稱的還是低於資料宣稱的。

母校能得到這樣的殊榮,其實都源自於不斷的在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成效。並不斷鼓勵教師參與提升學校、企業及國家競爭力之相關服務與研究。且培育學生具備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與社會責任,以成為國際企業所需之專業人才。在硬體設備上也提供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百萬級的教室展現知識的高度,對於三位訪視委員來說,並非是母校真的做得很完美,要達到完美的境界還得不斷向前邁進,但母校設立的知識高度,以教育方面來說,學術和實務有交流,會讓實務進步,加上當時母校就以台北班作為標竿,於是在培養班級氛圍和教師情感方面,仍舊不能停歇,要朝更高的目標邁進。

 

與國際同步   打造台灣洛桑學院

母校的EMBA班,打破了國內對於MBA附屬於商學院系的定位,母校的經營管理學院在體制與組織上大膽創新,師法洛桑學院,期許成為台灣洛桑學院的存在。另外也學習歐美EMBA的運作模式,打造獨立學院,並整合組織、策略、財務、生產、行銷、人力資源、科技管理與產業經濟策略等各領域師資,規劃出符應現今企業界需求之課程。

除此之外,還提供兼具人文與科技氛圍的互動交流平台,還定期安排學生前往海外研習與田野研究,讓學生能夠親臨海外企業做參訪,體驗現今國際趨勢脈動。「以台灣核心優勢為體,經營管理知識為用,培養具國際觀的企業家領導人」這就是母校EMBA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所在,致力於培養學生寬廣國際觀點,縝密的決策思維以及圓融的處世態度,提高企業家領導人才競爭全球經營市場的效率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