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 訪談氣爆受傷學生獲首獎
deco

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 訪談氣爆受傷學生獲首獎

2018.12.10

deco

【國語文教學中心訊】逢甲大學所舉辦之「與時間拔河──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 11月30日在人言大樓B1采銅廳舉行公開決審,最後由通訊三甲林芳怡同學以作品〈重生〉,採訪逢甲西安街氣爆事件的受傷學生,奪得首獎。

此次徵文比賽是由臺北市逢甲大學校友文教基金會、逢甲人月刊、廖英鳴文教基金會、逢甲大學校友總會共同舉辦,本校校友經營之「三點一刻」贊助禮品。本徵文比賽舉辦宗旨為鼓勵學子關心逢甲之人事物,以採訪、報導的形式,替這片土地發聲,寫下屬於這裡的故事。決審過程中本校高承恕董事長、臺北市校友會蔡練生董事長、校友總會施鵬賢總會長等貴賓皆蒞臨現場指導。

高承恕董事長強調,文字是人類所以為人類最寶貴的財產,透過書寫,記憶才得以傳遞,希望這不只是一場比賽,而是經驗的傳承,並以「年輕真好」鼓勵莘莘學子把握青春的時光多嘗試。

蔡練生董事長則表示,逢甲人的精神就是能從困苦的環境中慢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蔡董事長並以自身的經驗表示,當前社會有論述能力不足的傾向,希望透過徵文競賽,能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施鵬賢總會長則強調,校友總會非常重視在校生與校友會的聯絡,逢甲人的特質便是團結,總會以「傳承、創新、工藝、逢甲情」為目標,歡迎加學弟妹們日後能加入逢青團的大家庭。

此次共有103篇作品進入初審,選出18篇進入決審,並邀請臺中市文化局長詩人路寒袖、知名詩人岩上、臺中地方稅務局副局長詩人葉國居擔任決審評審。其中岩上、葉國居兩位評審皆為本校校友,讓本次的競賽更多了經驗傳承的意義。

路寒袖認為,報導文學和詩的評審狀況不同,詩較易有兩極化的觀點,報導文學的共識度往往較高。岩上則直言,作品必須有人物的突出性及吸引人的特質,雖然要具備知性的介紹,但要藉由感性的表達,才能提升到文學藝術的層次,圖片與照片的說明雖會加分,但重點仍在文筆的表現。

此次首獎由通訊三甲林芳怡同學的〈重生〉奪下,該篇在第一輪評選時便獲得較高的共識,岩上認為這是此次最好的一篇,該篇採訪逢甲西安街氣爆事件的受傷學生,娓娓紀錄事發的情況、治療、及復健的艱辛,文字和圖片搭配合宜,帶領讀者歷經事件的受傷、治癒與重生,實為佳作。

此外,主辦單位亦規劃了人氣獎三名,由讀者投票,分別選出了第一名〈替航太系裝上翅膀〉、第二名〈重生〉、第三名〈社區發展志工隊〉。除此之外,參與網路投票、蒞臨評審會議現場的同學,都可參加抽獎,為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得獎作品將在日後刊登於〈逢甲人月刊〉上,或可至活動網站https://fcu-story.zty.cc/欣賞瀏覽,主辦單位也承諾會繼續支持,再舉辦第三屆徵文比賽。

圖說:「與時間拔河──2018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公開決審會議,前一排為評審,由左至右分別為詩人岩上、詩人兼臺中地方稅務局葉國居副局長、詩人兼臺中文化局王志誠(路寒袖)局長。第二排由左至右分別為中文系余美玲教授、校友總會施鵬賢總會長、高承恕董事長、臺北市校友會蔡練生董事長、臺北市校友會賴文堂執行長、周惠那校長特助、校友總會林盟彧執行副總會長、王壘校輔長。(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與時間拔河──2018第二屆逢甲人物故事徵文比賽」公開決審會議,前一排為評審,由左至右分別為詩人岩上、詩人兼臺中地方稅務局葉國居副局長、詩人兼臺中文化局王志誠(路寒袖)局長。第二排由左至右分別為中文系余美玲教授、校友總會施鵬賢總會長、高承恕董事長、臺北市校友會蔡練生董事長、臺北市校友會賴文堂執行長、周惠那校長特助、校友總會林盟彧執行副總會長、王壘校輔長。(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圖說:臺北市校友會蔡練生董事長(左)頒獎給首獎得主通訊三甲的林芳怡同學(右)。(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

臺北市校友會蔡練生董事長(左)頒獎給首獎得主通訊三甲的林芳怡同學(右)。(照片/國語文教學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