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8.11.05
【建築專業學院訊】廟宇也是博物館!臺中市萬和宮與逢甲大學合作建置行動導覽系統,將廟內逾百件文物設置QR Code,透過文物數位化,幫助民眾快速瞭解擁有334年歷史的萬和宮。
該合作緣起於本校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李建緯所長長年協助廟方調查廟內文物,成果雖然非常豐碩,但推廣不易。廟方與李所長有感於應把文史資透過用民眾容易理解的方式推廣,於是委託建築專業學院沈揚庭老師導入一些親民的科技與設計。
沈老師表示,參觀萬和宮時,利用隨身攜帶的手機掃一掃牆壁上的條碼,不論是被尊稱為老二媽的媽祖典故,或是高懸在廟堂的雍正時期「福蔭全臺」古老匾額,都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資訊。
沈老師也提到,其實QR Code不是太困難的技術,但也因此讓民眾有多一點機會應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而這次利用萬和宮文物,產生更宏觀的想法,導向一個「城市博物館」的概念,希望表達的概念是學習場域無所不在,藉由實虛共構的學習方式,「在當下場域重回歷史現場」,讓廟宇也可以轉變成一個行動博物館和教育現場。
臺中市萬和宮與逢甲大學合作建置行動導覽系統,將廟內逾百件文物設置QR Code,透過文物數位化促進文化推廣。(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臺中市萬和宮與逢甲大學合作建置行動導覽系統,將廟內逾百件文物設置QR Code,透過文物數位化促進文化推廣。(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