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校園新聞
  • 逢甲、中興合作生質能源技術 解決印尼災民缺電問題
deco

逢甲、中興合作生質能源技術 解決印尼災民缺電問題

2018.08.13

deco

【綠色產品研究中心訊】由APEC先進生物氫技術研究中心、逢甲大學、中興大學所組成的團隊,協助遭受水患的印尼美娜多市組裝「二階段生物氫烷生產示範和培訓發電站」設備,解決當地災後電力短缺問題,相關組件已於8月6日從臺中港上船,預計26日扺達印尼蘇拉維西省的比通港口,9月初在美娜多市潘都村組裝發電。

有這樣的合作機會,實緣起於去年一場APEC能源工作組的會議,逢甲大學及中興大學幾位?授得知印尼美娜多市在2014年的洪水大患後,全市有2,500多戶家庭流離失所,雖然政府協助居民搬遷至納肯區潘都村,但有電力短缺的問題,其中逢甲大學朱正永副?授和中興大學吳耿東副?授至潘都村實地調查,決定結合兩國資源,把所研究完成的「二階段生物氫烷生產示範和培訓發電站」設備,運到潘都村組裝,提供該村約20戶受災戶電力需求,並可列為「分散式再生能源農場」的典範。

朱正永副?授指出,農業活動中常產生大量有機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嚴重?染環境、也造成自然資源的浪費。而印尼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資源,這些廢棄物透過兩個大學的氣態生質能源技術,不僅僅可以生產能源,還可以處理廢水、有機固體廢棄物,達到環境保護及回收能源的雙重效益,未來預期技轉廠商、並推廣臺灣氣態生質能源技術到東南亞國協區域,同時可望增加我國自主能源供應,發展新興能源產業。而印尼美娜多市的示範場域,也可成為東南亞海外產學合作與推廣中心,建置產學合作與技轉網路平臺,藉此展現計畫成果;此外,還將推薦國內太陽能與儲能廠商,一同參與美娜多市的能源基礎建設,協助美娜多市轉型為生態綠能城市。

朱、吳兩位副教授在第二期能源國家型計畫經費的支持下,逐步實現再生能源農場典範計畫,透過印尼美娜市的生質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農場技術驗證,把逢甲大學已經開發完成的二階段先進沼氣發電裝置,以及中興大學開發的生質物氣化發電系統,結合國內睿光科技的太陽能技術,技轉國內廠商以進軍東南亞市場,進而促進國內氣態生質能源產業發展。

相關影音報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EOA7x39I

圖說:研究團隊的學生前往印尼美娜多先期田野調查。(照片/綠色產品研究中心提供)

研究團隊的學生前往印尼美娜多先期田野調查。(照片/綠色產品研究中心提供)

圖說:逢甲大學朱正永副教授(中)與研究團隊合影。(照片/綠色產品研究中心提供)

逢甲大學朱正永副教授(中)與研究團隊合影。(照片/綠色產品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