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50年時,母校創立為工商學院,而土木、水利工程學系為創校四系之二;民國65年工學部成立。為加強教學,特設置工學部,設有土木、水利、建築、都計、化工、紡織、機械、工工、航空、資訊、電機、電子、自控等13學系、及實習工場。民國69年8月更名為「工學院」。
至今共設有機電系、纖複系、工工系、化工系、航太系、精密設計學士學程、電聲碩士學程、綠能碩士學程、機航博士學程、智能化機電系統設計產業碩士專班、智能製造與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共11個系所及學位學程。另設有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碳纖維產業研究中心及鞋業製造中心。
本刊於107年2月6日,專訪母校工學院吳石乙院長,請院長就目前母校工學院的發展及未來願景給我們最精闢的解說。
世紀發展趨勢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體系
現今的高等教育已被賦予更多的責任,社會除了希望大學能提供多元化的技能,並期待能帶動地方經濟之發展,增加國際競爭力。
因此工學院配合母校成為「大中部地區學術聲望最高大學」之願景及學校之七大校務發展策略,以世代科技宏觀來規劃未來發展,並考量高等教育體系中學生本質及出路,以培養台灣社會產業轉型所需的專業人才。
且吳院長認為,世紀發展趨勢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體系,未來勢必要展現一個以智慧製造和創造力為主的知識經濟時代,而知識經濟內涵首重於製造業中的高科技工業:包括智慧機械、航太、生醫、光電與綠色科技等產業。為因應中部產業園區之發展及現代國際產業鏈結的大趨勢下,擬整合過去教學與研究領域所建立成果與基礎,並尋求校外資源,集中院內有限資源,針對區域性產業關鍵性技術之迫切需求性,擬定新時代所需求之技術與課程,以建立工學院發展特色。
由於工學院擁有與前述產業息息相關的專業系所,且所屬單位的專業形象頗受產業界肯定,因此將聚合各系所以往打造的潛能,匯流成深具爆發衝力的研發能量;同時納入知識創造、知識流通、知識加值等新觀念,增強工學院的優勢競爭力,以超越新時代的心胸抱負來開創美好前程。
訂定四大發展目標
因此,吳院長帶領工學院特別訂定四大發展目標,分別為:1.優質教學、全面認證;2.重點研究、國際合作;3.深耕產業、技術服務;4.全人教育、師生一家。發展願景部分則以「建構優質的產學研發平台」;「締造完善的教學研究環境」;「成立全國首屈一指的特色研究中心」;「成為大中部地區學術聲望最高的工學院」。四大發展目標,相信在吳院長的帶領之下工學院必能持續締造巔峰,打造更優秀的成績!
積極推動國際學術合作 已達教育國際化目標
吳院長表示,目前與工學院簽訂合作協定之對象包括芬蘭Tempe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泰國Khon Kaen University、美國University of Nevada, Las Vegas、中國大陸哈爾濱工業大學、英國Hollings Faculty, 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等。除此之外,更將國際性之工程教育認證-ABET系統 (Washington Accord),導入並申請中華工程認證協會(IEET)之認證,目前5個系所皆已完成第一或第三週期的認證工作。在「教學深耕」之理念下,將藉由導入這套系統與CDIO的結合,並適切的配合業界需求,且建立持續改善的機制,而目前所有的碩博班都已開始對外籍生招生,綠能碩士學程與泰國清邁皇家大學,已有1+1雙學位學程。
簽署策略聯盟協定 推動整合型研究團隊
近年來工學院為提升師生研究的質與量,透過校卓越計畫、校重點計畫、院特色計畫及研究群計畫的執行,增購教學與研究設備,並輔以減授鐘點、獎助、升等及出席國際會議經費補助等獎勵措施,促使研究成果快速成長,每年約近300篇學術論文公開發表。為結合各專長領域的教師進行跨領域整合研究,以「智慧製造與航太」、「綠色製程與碳纖維材料」二學群為經緯,設立「紡織與材料工業研究中心」、「鞋業製造中心」、「碳纖維產業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中心,規劃並推動重要研究計畫。本院與「源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和「自行車暨健康科技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簽署策略聯盟協定,共同推動研究群整合型計畫,未來對本院學生之學習、研究與就業等,將帶來莫大之助益。本院也積極參與並協助逢甲大學籌設「就業最後一哩」專精就業學程,包括「台積電半導體設備工程師」、「友達工程師」、「志聖工程師」等學程,針對大學三年級以上學生進行專業培訓,學生畢業後既有本科系畢業證書,也同時取得專業學程證書與業界優先聘意向書。此外,為配合國家前瞻科技與產業發展,領先成立全國唯一之「電聲碩士學位學程」與「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積極培育國內專業領域人才。
氫能源領域專家
吳院長為研究氫能源領域的專家,且目前設於母校的「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為APEC認可之研究中心,該中心主要任務為在亞太地區推廣利用生物氫能技術,將生質廢棄物,轉化成能源、材料、或綠色化學品,同時推動共生生態社區之生質經濟(bioeconomy)。且APEC先進生質氫能技術研究中心,已於2017年在母校舉辦APEC-Yes Challenge國際競賽,2018年8月底將在泰國曼谷與KMUTT共同舉辦。
各大企業產學聯盟 共同培育中部產業轉型專業人才
同時,母校工學院與眾多企業有著產學聯盟合作關係,其中,捷普綠點更捐贈母校全套精密模具加工硬體設備,成立智能化模具與設計中心,繼2013、2014年捐贈CNC設備及成立精密電化學加工實驗室,捷普綠點再度協助逢甲建置模具成型實驗工廠,捐贈德國高速CNC加工機、日本高精密放電加工機及線切割等全套精密模具加工硬體設備。
PTC捐贈PTC Creo軟體,為業界最普及使用2D、3D CAD設計軟體,廣泛應用於科技與製造產業如手機、筆電、自行車/汽車、航太/重工等,能支援設計人員進行產品freestyle曲面設計,建構創新產品設計,透過自動化產品開發流程改善產品品質,加快上市時程。
母校亦聘請捷普綠點董事長為特約講座教授,總經理為技術級教授,陸續在工學院開辦軟、硬體應用課程,將業界現行所使用的研發設計管理、生產技術以及加工實務引進校園。藉由產學合作,企業提供設備,讓學生在校就能接觸到從設計到製造的所有流程,豐富工學院的實務課程,盼能降低學用落差。
Autodesk Design Studio揭牌 打造3D設計練功房
母校與Autodesk合作成立Autodesk Design Studio,已於今年3月20日於工學院一樓舉辦揭幕儀式,母校與Autodesk雙方合作自2011年起,在Autodesk校園夥伴碁峰資訊積極牽線下,合作至今已邁入第6年,一步步地奠定穩建有力的學術合作夥伴關係,從軟體取得、課程導入、成立教學研究與國際認證中心,全方位提升教學綜效,強化接軌業界能力。今年雙方更進一步合作成立Autodesk Design Studio,提供逢甲學生展現創意的舞台,深化學生3D設計創意與自我展現的能力。
吳院長也相當感謝Autodesk和碁峰資訊的大力協助,讓Autodesk Design Studio順利落成,也提到「雖然Autodesk Design Studio是設置在工學院,但是這是一個提供全校師生共同運用的空間。不論是進行設計交流、創意發想,甚至是單純來這裡聊聊天,都非常歡迎。Autodesk Design Studio,除可協助工學院建置完善的CD (構思與設計)空間外,配合工學院地下一樓的IO (實施與操作)空間,與工學院一樓的設計廊道規劃,將來可開放給全校創能學院師生進行快速打樣,將會是很不一樣的創意實踐環境。」
母校Autodesk軟體為全校授權,師生可以到資訊處校園軟體網下載,也可安裝於個人電腦內,未來與Autodesk雙方將持續挹注教學資源於Autodesk Design Studio,首先會在Autodesk Design Studio開設一系列「第六屆逢甲盃創意設計競賽」訓練課程,提供跨學院、跨科系的設計交流。

吳院長與工業大數據專家李傑教授交流會。

工學院與開曼英利公司簽署產學合作MOU。

工學院與紡織相關產業聯盟合作簽署典禮。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參訪座談會

工學院與中山醫藥大學健康學院研討會
。

母校與A u t o d e s k合作成立A u t o d e s k D e s i g n Studio,於工學院舉辦揭幕儀式。

馬來西亞國民大學與母校工學院互動密切,關係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