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創.藝.術」裝置藝術展 接力為校園添創意

2018.04.02

deco

【通識教育中心、建築專業學院訊】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建築專業學院從3月20日起至6月30日,陸續在校園中推出一系列「創.藝.術」計畫校園裝置藝術展,期許為校園公共空間增添些許藝術氛圍。

計畫主持人鄭月妹老師指出,「創.藝.術」計畫是老師、學生與專業藝術家共同創作,並透過美學分析、有創意的藝術思維與技術訓練結合所衍生出的動手實作設計,可以更清楚的看見藝術在做中學與跨域整合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次系列主題包括「向寂靜的春天致敬」、「天網」、「張羽種山計畫:水墨山」、「都市地景建築」等公共藝術裝置品,並分別選定校園五個場域展出。在校園裝置藝術接力展出期間,也邀請土管系張梅英老師設計問卷調查,了解師生對於校園是否需要裝置公共藝術之意願,以及由建築專業學院李英弘老師帶領學生進行校園景觀環境與心理情緒分析調查。

首先在三月份推出的第一件作品是設在榕榕大道的「向寂靜的春天致敬」,該作品邀請校外藝術家廖乾杉及林雅芬老師合作,呼應藝術作為心情療癒之目的,首先將各種顏色的木材料放在校園,讓同學們書寫自己的心情故事,接下來將彩色木材在完全不切割的方式下即興建構造型。同時利用廢棄材質水果包裝袋,讓學生學習從廢棄物中尋找美感的可能,也讓觀賞者對生活週遭泛濫且隨處可見的廢棄物品有所省思。

三月份推出的另外一件作品「天網」則設在工學館,由建築專業學院沈揚庭老師與廖士豪同學共同創作。網與平面層互相連接一起,從網子中間給予上或下的約束力,形成一個彈性懸浮景觀,觀賞者在視覺上產生穿透與封閉的矛盾,而材料使用彈性伸縮網,藉由三維度的空間安排,暗示某種動線與視線的指引。

鄭月妹老師表示,本計畫將在四月份推出國際知名當代藝術家張羽先生與學生互動的作品「張羽種山計畫:水墨山」,六月份則將推出建築專業學院沈揚庭老師與鄭博仁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創作的「都及市地景建築」。此外,五月份也將舉辦一場「與大師對談藝術」活動,邀請所有參與創作的老師、藝術家與學生們面對面暢談藝術,屆時歡迎全校師生參加對談,一起營造校園新生活美學空間,提升校園生活美學健康照護的能量。

圖說: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建築專業學院從3月20日起至6月30日,陸續在校園中推出一系列「創.藝.術」計畫校園裝置藝術展。(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建築專業學院從3月20日起至6月30日,陸續在校園中推出一系列「創.藝.術」計畫校園裝置藝術展。(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圖說:裝置藝術作品「向寂靜的春天致敬」。(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裝置藝術作品「向寂靜的春天致敬」。(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圖說:裝置藝術作品「天網」。(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裝置藝術作品「天網」。(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