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逢甲人」的園地,讓所有的「逢甲人」大家感受一下,退休的老師吳明雲為了撰寫「畫說景觀」這一本書的心路歷程,尤其是出書前的意外。如同這一首詩:「逢甲退休學務長,出書前夕摔地躺,熱心青年群扶起,感人故事於焉始。」
回想當初,「畫說景觀」這一本書從大綱的構思開始,到了這一本書的初步架構完成,大約是5年多前的往事了。換句話說,這一本書裡,總共17幅油畫的彩繪與文章的撰寫,前後耗費已經超過了五個年頭,作者65歲退休,現在已過70歲了。作者心裡頭想說,個人的後半生到底還有幾個五年?說真的,不敢想像!
想到作者兼畫者的心情,還有跟自己的畫作之間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實在令人回味無窮。我打從心裡頭想,的確這當中的心路歷程,與其自己獨享的一個人獨樂樂;倒不如與大家分享的眾樂樂會比較好一些, 仔細想了又想,花費了這麼多的歲月,教了半輩子的「景觀」,就在人生即將結尾的時刻,終於彩繪起「景觀」的畫。人生的旅途當中,不知何等力量吸引我走入「景觀」的道路上。遠赴東瀛鑽研「景觀」,博士論文也以「景觀」相關為題,大學教授「景觀」相關課程,最令我著迷的,竟然是這次彩繪「景觀」的人生。如果用「人生如畫」來形容,好像也滿貼切的。?
五年多以來,彩繪「景觀」的過程當中,本人跟自己的畫作之間的互動,久而久之,那一種由淺入深的感覺,變成一種感情,難以割捨,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每一幅畫,不知道有多少晝夜,畫者與畫作是黏著在一起,手不停筆的跟畫作之間,那一種互動的感覺,如同親密的愛人一般,真是難以形容;但有的時候,靈感就是不來,不得不暫時離開畫作,冷靜思考。為何會畫不下去?但是,當想通了,靈感又來了,畫者與畫作之間的互動,又回到那甜蜜的情境。這種情境一再重演,周而復始。好像嚐到一種愈久愈有感情的滋味,套一句俗諺「感情博得很深厚」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 ? ? ? ? ? ? ? ? ? ? ? ? ? ??
比方說,當畫者的進度來到彩繪新舊學思園的時候,腦海裡的記憶,就像舊情綿綿,又要倒回去舊學思園時代。作者追憶發黃的照片,拿出來,先發呆一下!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30年前舊學思園的迎新照片,照片裡的同學各奔東西,何日君再來?老生懷念舊思園!但有老生不知道有新學思園的誕生?這個信息給我一個靈感,為何不把新、舊兩個學思園,彩繪在同一幅畫,好讓校友們在同一幅畫裡,同時可看到新、舊兩個學思園。舊學思園建於1982年,因應學校發展;2005年在舊的園址,興建學思樓與新學思園,開創科學與人文對話的空間。不論新、舊學思園,其門柱上皆有相同的對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由母校重建人高人言先生親筆所書寫的對聯,具有深遠的意義。而且在同一幅畫裡,不僅可以同時看到新舊學思園,更可以體會到「舊」迎「新」的傳統相傳,更能夠感受到創新向榮的同理心。同時學思園也見證了「逢甲新舊的傳承」與「歷史記憶的回顧」。
眼看這一本書所闡述的文章與彩繪的畫,即將同時告一個段落,接下來就是要準備下一個階段的工作,也就是要利用攝影器材將彩繪的畫,製作成為照片檔。為了把研究室的畫作帶回家拍攝,第一梯次已將大幅的畫用車子運回家, 第二梯次自己把小幅的畫利
用購物袋裝妥,準備搭乘公車回家。 眼見搭乘的公車已到站,雖然雙手提著兩袋小幅的畫作,下意識的還是急速的追趕。回想當時的心情,怕趕不上車,快速的小跑步,剛起跑了兩步,沒想到左右手的畫作,在不平衡的狀態之下,我的軀體就這麼狼狽不堪的撲倒在地。霎那間,眼睛突然一陣黑,頭部撞擊的聲音,對一位已過七十歲的老翁來說,一時找不到適切的形容詞來加以描述。只好套用一首詩,即「逢甲退休學務長,出書前夕摔地躺,熱心青年群扶起,感人故事於焉始。」;本來出書的過程是沒有這一個橋段的。俗話說:「人生七十才開始」;而這位作者兼畫者的我,怎麼會在人生七十的頭一遭,竟然是以「跌一跤」作為「開始」。
作者兼畫者心想,雖然已經退休了,還能為逢甲做些什麼?於是又回到五年多前的往事,期盼撰寫「畫說景觀」這一本書能為逢甲略盡棉薄之力的念頭,一直是我努力向前的原動力。5年多前的期盼,終於,今天出書了。為了落實為逢甲做些事的心願,於是擬定「逢甲大學校友回饋母校購買退休學務長吳明雲專書捐款計畫」乙案,目前正執行當中。現在將購書捐款計畫,另頁加以摘錄。? ? ? ? ? ? ? ? ? ? ? ? ? ? ? ?
逢甲大學校友回饋母校購買退休學務長吳明雲專書捐款計畫
壹、本計畫的目的
一、購書捐款一舉兩得
逢甲大學校友購買退休學務長吳明雲所著「畫說景觀」一書,將從購書款中提部分金額捐贈給母校或母系。
貳、本計畫的內容
一、推薦校友購買「畫說景觀」一書之源由
1.「畫說景觀」這一本書有兩面的封面:前封面是台灣的玉山;後封面是,母校逢甲大學新、舊學思園。值得校友懷念,此 其一。
2.「畫說景觀」這一本書,是由吳明雲本人擔任作者並肩負畫者的身份。書內共有17幅油畫,其中第五單元的第六幅畫,將新、舊兩個學思園,彩繪在同一幅畫〈 畫之上方,左右皆為舊園;下方為新園 〉,好讓校友在同一幅畫裡,同時可看到新、舊兩個學思園。另在文章內闡述,逢甲大學於1982年興建舊學思園;因應學校發展,於2005年在舊的園址,興建學思樓與新學思園,開創科學與人文對話的空間。不論新、舊學思園,其門柱上皆有相同的對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由逢甲大學重建人高人言先生親筆所書寫的對聯,具有深遠的意義。值得校友追思與懷念,此其二。
參、本計畫的意義
一、藉由「畫說景觀」的書作為校友懷念母校的媒介。
二、藉由「畫說景觀」的書強化校友、系友與母校、母系的關係。
肆、本計畫的執行
一、校友購買這一本書,將部分金額捐給母校,由母校開具捐款證明(亦可由捐款人指定捐給母系作為獎學金之用);剩餘之金額, 則開立發票(可由捐款人指定抬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