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8.02.05
【建築專業學院訊】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偕同建設學院都資系舉辦第四屆數位實構成果展,並於1月22日舉辦開幕,策展主題為「00零建 x 01零件 x 02臨建」,代表「荒蕪的土地 x 建築的零件 x 臨時的場域」,並以農業為出發,思考最小單元與土地、都市的關係,設計出一系列對應空間的構築方式與策略,共計30餘組作品參展,展現出以CDIO操作為導向的專案導向學習(PBL)課程成果。
本次展覽作品集結逢甲建築專業學院大四實構組、大四參數構築組、大二設計組以及都資系實習課程,內容圍繞著學生對臺灣這片土地的關心。例如有學生因應臺灣地勢,設計出微水庫、坡地固土裝置等;有學生著眼都市,設計都市造霧器、都市農場等;也有學生關心臺灣天災頻傳,設計彈性溫室、因應豐枯水期的蓄水裝置等。
策展學生說明主題時表示,土地從無到有的過程,不論是新建、改建、加建、甚至是臨建,都需先把土地和空間歸零,重新分析基地現有條件,以及所帶來的影響和能利用的資源,最終再擬定介入土地的策略,才能達到環境友善的共存目標。
展覽策劃人沈揚庭老師進一步說明,如本次參展的數位實構組,在CDIO中的構思階段,由學生自行尋找符合議題發展之土地,觀察土地的獨特性,針對土地及農耕進行友善而可持續性的規劃設計。而進入到CDIO中的設計與實踐階段後,學生進行「從設計到製造(Design to Build)」的一體化思考與操作,在數位科技的輔助下緊密的整合,達到創新與實踐並具的實構築目標。最後來到CDIO中的運轉階段,決選出可行方案,並透過小組合作,在逢甲大學忠勤樓B1的草坡上構築出一個真實尺度的構造物,實現出一座可以體驗與使用的臨時性構造物。
沈揚庭老師表示,「近年來全球在地化的風潮蔚為盛行,大家在進行設計時已逐漸擺脫標準化這件事情,轉而從在地需求為出發,過程中或許用著全球化的工具,但行動的本質卻能為所站立的土地深耕。此外,我們希望能透過聯合展覽的方式,分享課程成果,甚至師生能找到與自己契合並一起奮鬥的夥伴,讓大學成為一個媒合團隊的孵化場所,也是一個帶動社會運轉的樞紐場域。」
「第四屆數位實構成果展」展出時間為1月22日至2月28日,歡迎全校師生蒞臨,相關訊息可至臉書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3digital.tectonics/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偕同建設學院都資系舉辦第四屆數位實構成果展,展出時間為1月22日至2月28日。(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