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逢甲大學
  • 首頁
  • 校園新聞
  • 逢甲、交大合辦「混搭未來工作坊」 探討臺中數位地景
deco

逢甲、交大合辦「混搭未來工作坊」 探討臺中數位地景

2018.01.08

deco

【建築專業學院訊】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交通大學11月25日在逢甲應諾創客中心聯合舉辦「混搭未來工作坊」,以臺中為核心,利用數位化媒材為工具或表達媒介,展開視覺、聲音以及空間的創新實驗。

工作坊邀請多位講師,包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侯君昊、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副教授沈揚庭、二三設計創意總監蘇巧純、聲音多媒體藝術家鄭乃詮、永億資訊經理陳紀翰,從視覺、聲音及空間的專業觀點帶領學員以主題分組實作方式,實踐日常的生活經驗,進行一場新型態的文化集體創作,並以開放文化及共創共享的精神,將自身慣用的創作工具彙整、簡化及開放公眾使用,散播數位文化種子。

其中視覺小組透過設計思維與使用者經驗的模擬演練,找出臺中市可以轉換成視覺印象的元素;聲音創作小組則是在臺中錄製各種都市所發出的聲音,最後透過即時混音的方式集體現場演奏出一場台中聲音交響樂;空間創作小組則是在市區找尋生活印象,並記錄成拼貼的臺中影像,而觀賞者可以透過手機互動,以肢體動作控制影片撥放,形塑出如同與臺中印象共舞的有趣體驗。

沈揚庭老師表示,蚊子館的成因之一,往往是文化與生活層面的軟性布局不足,這次的數位博物館打破過往都是以實體建築先於軟性文化的窠臼,優先從臺中常民的生活文化察覺與形塑為出發,透過演講、工坊、展覽等活動,逐步喚起臺中市民對於數位文化地景的關注與實踐,使文化生活能夠自然扎根,而後再探討實體空間的介入,相信將為臺灣如何形塑生活與文化立下一個很好的典範。

混搭未來工作坊是「2017臺中數位文化地景實驗計畫」的一個重要環結,臺中市府為保存及活化臺中文化記憶,預計規劃臺灣數位文化中心,企圖打造全民共享的數位博物館。而數位文化地景實驗計畫以實驗、教育、創作、交流為旨,藉由展覽、工作坊及講座等系列活動,串聯中部文化場域、創造文化媒介,更分享臺中文化生活。

圖說: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交通大學11月25日在逢甲應諾創客中心聯合舉辦「混搭未來工作坊」。(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與交通大學11月25日在逢甲應諾創客中心聯合舉辦「混搭未來工作坊」。(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圖說:工作坊成員分組在逢甲應諾創客中心進行小組實作。(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

工作坊成員分組在逢甲應諾創客中心進行小組實作。(照片/建築專業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