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逢甲大學與腦性麻痺協會合作 協助弱勢接送服務

2017.08.28

deco

【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訊】逢甲大學與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於8月22日舉行「弱勢扶持.共善社會」產學合作簽約儀式,由本校黃錦煌副校長與腦性麻痺協會劉漢宗會長代表簽約,盼打造「弱勢與偏鄉行動接送服務支持系統」。

逢甲大學為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在本次與非營利的社會福利團體—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產學合作計畫中,將以「共享經濟」為理念設計課程模組,與臺中市政府及民間組織協力,整合復康巴士、計程車與其他交通運具,用全新的媒合科技,解決身障、銀髮、偏鄉的移動困境,包含就醫、就學、就養與社會參與等。

本次簽約也是配合本校剛獲教育部通過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所邁出的第一步,計畫目標為導入逢甲教師的研究能量,以入世學術精神,深入社會場域,探索社會問題,再藉由以問題為導向的「做中學」來提升學生理解力、創新力與實踐力,發展大學與政府、社區的合作夥伴關係。

黃錦煌副校長表示:「大學老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了解真實世界,用學術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是逢甲大學應盡的社會責任。本校產學聯盟發展共有七大研究特色,其中唯獨社會創新為人文商學領域,其它均為理工領域,而社會創新正是逢甲實踐大學社會責任的的重要特色。本次很榮幸與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合作,希望逢甲能對社會弱勢與身障朋友帶來助益。」

全世界目前約有7000萬位腦性麻痺患者,其中臺灣就有7萬多位病患,是屬於重度與多重障別的身心障礙者,創辦於民國81年的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長期關懷腦性麻痺患者,協助其就醫、就學、就業、就養等問題,並提供腦性麻痺者的家庭、家長在心理及實質面上能獲得相關的支持與協助,同時倡導腦性麻痺者及家庭權益,進而推動立法,爭取更多的權益與機會。

圖說:逢甲大學與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於8月22日舉行「弱勢扶持.共善社會」產學合作簽約儀式。(照片/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提供)

逢甲大學與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於8月22日舉行「弱勢扶持.共善社會」產學合作簽約儀式。(照片/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