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培育專業人才
母校建築系成立於民國52年,歷經54年的努力耕耘之下,系友遍佈產、官、學各界。面對籓籬逐漸模糊的全球化趨勢,及跨領域資源整合大量需求的現況下,傳統的建築教育機制無法滿足全方位建築專業人才培育,也不再能有效解決人與環境之間的許多複雜議題,建築專業學院在教育改革聲浪下,更突顯其重要性。
在前身建築系時,透過執行教育部100-102學年度建築教育改進計畫(ING),配合國內建築專業教育之未來發展需求,以強化學生實務訓練之專業學習,並強化國際認可之專業知識與學習經驗,以達成務實致用並與國際接軌之目標。
接著為建構出建築專業學院的特色,提出IFour課程分流計畫,以強化學生學用合一、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從系所增加「產學聯盟」成員為啟動點,擴大產業實務聯結,推動全面的學用合一課程改革計畫。在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上,強化領域專業知識的基礎,加入合作取向的專題式學習課程設計。除了讓學生了解基礎知識的內容外,透過連貫式的課程設計,統整專業核心能力及學生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多元及跨領域就業專長。
最後,根基於ING改進計畫以及IFour課程分流計畫,建築專業學院結合學校其他學院以及通識中心,提出W-PAD人才開源育成計畫以做為下一階段建築專業發展的核心重點。
建築專業學院在民國104年獲得教育部的核准,並於105年8月1日正式招生,成為國內第一、也是唯一的一所建築專業學院。建築專業學院跟隨學校以「固碁磐、展新枝、創平台、享共榮」的精神,具體提出ING、IFour、以及W-PAD等概念,作為學院發展目標的碁磐。
建築專業學院有兩大特色:
1.學院包含三個學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創新設計。「建築專業學院」從其獨特性邁向創新、前瞻、國際化,並將原有的建築範疇放大(macro)到與自然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細膩(micro)到關注生活細節提案,並配合學校從校級「綠色大學」推動及「綠色研發環境」打造,致力於創造國際化建築教育平台綠色推動(ING: International, Networking, and Green)特色,積極建立中台灣地區具備「從搖籃到搖籃(C2C)特色」的建築專業學院,同時深化的邁向高效能建築設計(High Performance Building Design)的建築專業學院。
2.學院採大一、大二課程不分流,讓所有的學生接受完整的建築設計基礎訓練,大三以上提供不同的課程模組,提供學生選擇修讀建築學位學程(五年制)、室內設計學位學程(四年制)、創新設計學位學程(四年制),各課程模組之間可互相串連自由選讀,提供更多元的課程選擇。
母校高承恕董事長表示,高等教育的責任不只是在培養國家一流人才,更需要孕育大學生具有社會關懷與全球觀的視野。母校建築專業學院近年來除了致力於建築專業人才的培育之外,更負起社會關懷的責任。李秉乾校長表示,母校的願景是成為一所「所教學卓越、研究重點突破的亞太地區知名大學」。在教育部的教學卓越計畫的補助之下,持續精進教育方法以及教學品質。結合美國史丹佛大學CDIO創新教學機制,來培養符合產業需求之一流人才。建築專業學院的成立,可以實踐母校對於教育改善及創新的企圖心。
建築專業學院黎淑婷院長表示,非常感謝校方支持建築系突破現有建築教育的僵化,大力支持前瞻性的建築教育改革,將原有的建築系一次升格到位成立了建築專業學院。更感謝建築系友們及建築業界的鼓勵與支持,挹注的建築教育前瞻基金,讓我們在改革建築教育的路上有力量而更堅定的踏出。建築專業學院擁有許多的第一:全國第一個建築專業學院、第一個在建築系所內設立跨領域的「創新設計」學位學程、第一個大一大二不分流的建築設計課程模組化。「dream BIG, make a DIFFERENCE」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也希望透過我們對建築「築願、共善」的堅持,創造出美好、良善的環境,定義建築新典範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