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逢甲人的故事繪本展 美感與敘事跨域合作

2017.01.16

deco

【通識教育中心訊】人的故事,都是藝術的土壤。由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所策劃之「說畫人-逢甲人的故事繪本展」,於1月9日至2月15日在人言大樓B1風之廊展出,展現美感學習與敘事能力跨域合作教學成果。

通識教育中心鄭月妹老師所開設的「繪本藝術」課程,及國語文教學中心徐培晃老師所開設的「文章寫作」課程,兩班共約70位學生攜手合作,實作執行「美感教育與敘事寫作跨域學習」,以「逢甲人物故事」為主題,讓學生從圖像與文字兩方面,真實採訪與逢甲相關的人物故事,再透過書寫、繪畫的藝術表達,讓人的故事,成為故事中的人,既是專業知能的實務操作,也是跨領域的合作學習。

本次跨領域學習係以藝術、人文及生命故事為目標主軸,運用在地資源並融入美學及敘事紀錄,建構創造力的學習環境,期為大學創新課程注入涵容多元及盈滿創意之思維。因此,本計畫之跨領域學習,首重實務操作,透過任務導向的教學方式,要求兩班學生,既要各自獨立完成報導文學與繪本製作,也要通力合作,讓文字敘述與圖像表現相互呼應,結合文字與圖像兩種素材,揣摩兩種表現形式的異同,成為有機的整合。

為此,特別設定聯合授課,舉辦兩場演講。為配合「逢甲人物故事」寫作╱繪本的學習任務,分別邀請中興大學周玟觀老師講授「書寫練習─從紙上小跑步開始」,從情感引導面切入,透過引導寫作,加強生命故事的書寫能力。邀請臺灣繪本協會戴惠珠老師講授「布面精裝書製作工作坊」,讓學生動手實際製作精裝手工書。

透過本次「美感教育與敘事寫作跨域學習」,讓學生進行人物專訪,並結合創作媒材,將逢甲的歷史轉換為報導文學式的人物生命史,並且將故事以圖像化表現,從「聽故事、說故事、做故事」三階段,鼓勵學生在學習進程中勇於表達自我並實踐實作精神,同時在創建學習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接觸藝術及文學的各種元素,透過校園及在地素材的探索、創造及反思,以校園筆記本、生命小故事等方式,深化敘事力的鍛鍊,也是溝通協調力的展現,讓學生在生命敘事中培養同理心和聆聽。

圖說:本校中文系系主任朱文光老師、余風老師與計劃執行人鄭月妹老師、徐培晃老師暨此次「說畫人」的作家與藝術家同學們合影。(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本校中文系系主任朱文光老師、余風老師與計畫執行人鄭月妹老師、徐培晃老師暨此次「說畫人」的作家與藝術家同學們合影。(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圖說:「說畫人」逢甲人的故事繪本展,美感學習與敘事能力跨域合作教學成果正於1/9日至2/15日,在逢甲大學人言大樓B1風之廊展出。(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說畫人」逢甲人的故事繪本展,美感學習與敘事能力跨域合作教學成果正於1/9日至2/15日,在逢甲大學人言大樓B1風之廊展出。(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