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秘書處訊】大學就讀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考上本校公共政策研究所,碩一時至移民署實習,這三個不同的領域,交集出本校公政所畢業生王昀潔的求學故事。
為什麼想去移民署實習?王昀潔說,「我一直都覺得社會工作者很偉大,也很希望可以關心社會上弱勢或被邊緣化的那群人,研究所一開始是希望從教育層面談整個社會結構問題,但經過和指導教授討論,慢慢收斂題目,最後決定專注在外籍配偶及新住民第二代。」因此,王昀潔申請至移民署實習,希望了解外籍配偶的需求及問題,而這一個月的實習過程,讓她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
移民署中部辦公室對於實習生的工作安排相當完善,王昀潔幾乎接觸過每一個業務,包含服務台諮詢、訪談、外出訪視等,王昀潔笑說:「到移民署的第一天,他們就讓我坐在服務台。」不過面對洽公民眾提出的疑難雜症並不難,對王昀潔來說,真正難的是訪談這一關,「移民署需要訪談外籍配偶和另一半,跟著社工觀摩幾次之後,他們就讓我試試看,我必須嚴肅、專業的詢問一些敏感問題,例如家裡月收入多少?有生育計畫嗎?兩人都有工作嗎?等等,有時候要開口真的會很掙扎,但都會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在保護及保障外籍配偶」。
而外出訪視,則是另一個讓王昀潔深感震撼的經驗。她跟著社工來到中華夜市附近的一棟大樓,要訪視的對象是一對外配姊妹,姊姊離婚之後獨立生活,而先天患有疾病的妹妹遭遇丈夫中風、小孩出生後發現殘疾,便被婆家丟在警局,最後由姊姊接過來一起生活。王昀潔說,訪視結束後,社工帶著實習生在附近走一走,告訴他們,「做這個工作,就是會看到很多殘酷的事情,一定要懂得調適自己,真的沒辦法就必須把案件轉介給別人處理」。
王昀潔說,實習結束後,移民署中部分署署長告訴她:「用宏觀的角度看事情,才會看見真正的問題在哪裡。」透過這段時間,王昀潔的確進一步認識自己,她說,「我發現我沒辦法勝任社工,我會投入太多自己的情緒。」但喜歡小孩、重視教育的她,同時也更加確定論文要探討外配的困境,「這裡是台灣,台灣人多少可以為自己發聲,提出抗議或訴求,但那些外配呢?甚至他們的小孩呢?」所以她也實地到東勢採訪個案,希望能讓大家更加關注這群沉默的聲音。
此外,她充實的實習經驗,也透過校輔處安排座談會分享給學弟妹,王昀潔說,「大學時就曾申請企業實習,面試的時候,主管問了一句『妳會什麼?』我當下腦筋一片空白。」因此她建議學弟妹,要清楚知道自己所學的是什麼?想做的工作是什麼?自己的能力到哪?好好規劃人生,並扎實的一步一步完成。
公政所畢業生王昀潔碩一時前往移民署實習,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照片/王昀潔同學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