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在傳統的學習環境中,學生通常抱持被動的心態,教師講台授課並賦予作業,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教學模式,學生鮮少給自己表達意見或想法的機會。通識教育中心在翟本瑞主任的規劃下,想送從來沒出過國的學生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想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由學生自主學習,改變既有的學習態度,從中探索為什麼要讀書,以及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東西。
因此,積極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申請赴海外進行國際體驗的試辦計畫,雖然經費相當有限,還需要募款才足以完成「旅遊學習深呼吸」的專題製作課程,但在執行的過程中我們期待國際體驗活動,不僅只是送學生來回機票,我們希望從未出過國、英文及課業成績不好、家境清寒,過去沒有機會的同學能夠有機會跨出第一步,「只要你夠勇敢,世界就是你的」。
「旅遊學習深呼吸」透過專題製作類課程不限時間與地點之彈性,以及期末成果發表必須留下學習或討論紀錄,還有必須進行「公開性」成果策展,涵蓋方式有:照片、電子書、攝影、展覽、表演活動、模型製作、研討會與研究報告等。但因為資源有限,經費要用到最值得支持的同學,通識中心規範的條件為:1.大一、大二本地生,從未出過國的;2.家境清寒優先;3.願意參加國際處、通識中心、外語中心講習;4.提出申請計畫,劃單獨1人(女性放寬到2人)到非華語使用地區停留超過14天;5.不同學生可以在旅程中相會,但交集時間不能超過1/3。而103年度第一波報名542人,完成國際體驗徵選書者有157人,最後繳交期末報告書者有88人(46位完成國際體驗),每位同學可獲得專題製作類課程-旅遊學習深呼吸2學分。104年度第一波報名499人,預計暑假完成國際體驗者有43人。同時,在旅遊學習深呼吸的輔導課程,除了授課師資基礎授課時間外,我們邀請曾進行國際體驗的部落客、背包客以及不同國家的同學或師長來介紹不同文化的特色,總計有76場次,同學參與達4,399人次。
但整個課程重點不在於參與的人數或活動規模,而是我們看到同學們獨立自主的態度、在陌生的環境學習面對不同的文化,學習瞭解並創造新思維,最重要的是深知語言的重要性,回國之後積極的學習語言,並選修相關課程,我們知道旅遊學習深呼吸這門課真的有效果了。從另外一個角度也看到同學們嚮往旅遊學習,但侷限於家中的經濟能力不佳,自己辛苦從高中就開始打工賺錢,無法幼稚對父母親提出這種超出經濟能力的要求,以致於從未出國遊玩過。學生們甚至省吃儉用假日空閒去打工賺錢,自行籌備金費,不想增加父母的負擔,不想拿父母一毛錢想憑藉自己的能耐送自己出國,有些甚至向通識中心提出借款計畫,事後打工慢慢還錢,從這些掙扎奮鬥的過程,他們多了一份堅韌與疼惜家人的溫暖。
103年度同學出國的區域橫跨亞洲(16人)、歐洲(18人)、美洲(7人)、大洋洲(5人),跨越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越南、土耳其、澳洲、菲律賓、義大利、荷蘭等等國家,這些同學用自己的勇敢跨越了不同的國家,完成自己的夢想!這門課不僅打破傳統需要成績與語言的限定,更讓學生完全的做主,包含:度假打工、遊學、自助旅行等任務,只要夠勇敢只要有自信一定可以做的到!
通識教育中心也特別感謝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翟本喬先生、王祖淼先生、宋美玲女士個人在經費上的贊助,也感謝國際處、外語教學中心共襄盛舉,感謝一年來所有陪伴我們共同成長的朋友,讓旅遊學習深呼吸這門課變成所有教育投資最划算的一筆,也是所有逢甲通識課程中最成功的一門!
葛宇婷與王馨謙同學進行語言學習之旅
廖婉沛同學進行沙發衝浪認識不同外國朋友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