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6.01.25
【秘書處訊】 翻開去(104)年11月9日的報紙,當天頭題新聞是:「西部空氣品質『紫爆』」,於是,近年已漸漸被注意的PM2.5,討論聲浪更加蔓延全台,大家都在問,為什麼空氣品質這麼差?為什麼空污突然這麼嚴重?想得到解答,就不得不提起本校環科系梁正中教授,並借重教授對於空氣污染超過30年的研究經驗。
梁教授解釋,PM2.5指的是懸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體,並且可分為原生型和衍生型。簡單來說,直接從自然界生成或由人為活動產生的稱為原生型PM2.5,而衍生型PM2.5則是氣狀空氣污染物如有機廢氣、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受到其他因素,例如受日照發生化學反應(稱光化反應),形成新的污染物質。依據地理環境、城市發展等因素,各地PM2.5的成分不盡相同,但同樣棘手的,是PM2.5造成的健康問題。如此細小的懸浮粒子,容易吸附各種重金屬與有機物等有害物質,並且穿過纖毛和黏液等人體保護機制,最後沉積於下呼吸道系統,造成嚴重的肺病問題。
PM2.5為何席捲台灣西部?梁教授進一步說明,PM2.5生成原因複雜,以中部來說,簡單可劃分幾個來源,例如台中有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中部地區最大的火葬場、遍佈各區大大小小的工業區,以及交通網絡帶來的大量汽機車廢氣排放,而台中地區又是一個完整的盆地地形,如果再碰上近年氣候異常造成的降雨天數減少、氣溫異常,一連串天不時地不利之下,造就中部地區空氣品質異常惡化,尤其是山谷效應的近山地區、熱島效應的盆地中心與寬闊低風速的嘉南平原,都是空氣品質異常惡化的地區。
不過梁教授也提醒大家不必悲觀,面對危機,政府依然有所作為,台中市政府召集專家學者組成空氣污染防治諮詢小組來研擬改善對策,梁教授即是成員之一。具體作法如台中市議會在日前通過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目標4年內減少40%生煤使用量;連續三年每年約五千萬經費的專案空氣品質普測、健康風險評估與改善策略研擬;落實低碳城市等。火力發電廠部分,也將針對已屆使用年限的4組機組逐步汰舊,並建議改為燃燒天然氣。同時,梁教授也獲台灣港務公司計畫,擬訂「台中港區溫室氣體與相關空氣污染物自主管理辦法」,待近日政府機關審核後,將成台灣第一個上路的自主管理辦法。
最後,梁教授笑說,綜觀中部各區的空氣品質,逢甲大學所在的這塊地區,周邊沒有工業區,緊鄰的兩大範圍,一是經貿園區,一是住宅區,空氣品質向來沒有問題,「可以說是台中的香格里拉」。
本校環科系梁正中教授研究空氣污染已超過30年經驗。(照片/秘書處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