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6.01.11
【產學合作處訊】本校產學合作處、資電學院、工學院1月5日邀請捷普綠點CEO江懷海博士蒞校演講,討論「通訊時代的變革」,而本校李秉乾校長致詞時,首先感謝捷普綠點捐贈機台供本校學生學習,也期盼學生透過演講可以得到更大的啟發。
江懷海博士是塑膠專家,更以精湛的塑膠工藝帶領捷普綠點團隊獲得蘋果公司青睞,拿下大量iPhone手機機殼訂單。演講一開始,江博士先問了一個有趣的題目:「要如何用四條線串起方框中的九個點。」全場師生絞盡腦汁,終於有同學解題成功,答案是當你把直線突破框架時,就有辦法僅以4條線串起全部的點,江博士藉此告訴大家,「創新」的重要概念,就是必須跳脫原有框架的思維。
江博士說,在創新前先告訴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從近半世紀運算科技(Computing technology)的變革以及應用產品推陳出新就是最佳的證明。江博士指出,繼PC、Mobile之後,穿戴式裝置(Wearable)被視為下一個極具發展性的潛力新星,技術與產品創新,不只是為了滿足需求,更多時候是為了解決問題。捷普綠點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規模,靠的就是「關鍵創新技術」與「團隊合作」,才能將光、機、電、化學等關鍵技術整合在手機產品上,這些改變同時也幫助公司持續成長,朝永續經營邁進。
江博士特別分享一個高科技名詞,就是「智慧機構(Smart mechanics)」,他舉例,就是透過創新模具設計,成功建立「塑膠一體成型」製程,將手機背蓋整塊射出,再以CNC工具機鑽孔加工。因此,最後產品沒有接合線,也較堅固。同時,為了縮短產品開發時程與減少製造成本,更成功做到模具設計無紙化之目標,早期製作一付模具需要30至35個工作天,現在只需3至4天就可完成一付模具。
同時,也延伸了一個新概念「Moving from DFM to MFD」,產品研發過程雖有用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可製造性設計)之方法提高產品的可製性,但如機台的規格、製造資源限制等並未加以考慮,以致精心設計出的產品,卻因機台的限制而發生需重新修改設計之問題。有鑑於此,從製造製程的特性推展出設計法則,事先避免未來的製造問題。最後,江博士勉勵學生永遠別先說「不可能」,先從不同角度來分析事情,改變思維,跳脫框架,嘗試讓一切都變得有可能。
本校產學合作處、資電學院、工學院1月5日邀請捷普綠點CEO江懷海博士蒞校演講,討論「通訊時代的變革」。(照片/秘書處提供)
本校產學合作處、資電學院、工學院1月5日邀請捷普綠點CEO江懷海博士蒞校演講,李秉乾校長(右)致贈紀念品。(照片/產學處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