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6.01.11
【EMBA訊】逢甲EMBA、財團法人逢甲大學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逢甲EMBA聯誼會與天下雜誌於1月7日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大戰略,兩岸新藍圖」論壇,邀請本校高承恕副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暨台灣大學政治系朱雲漢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吳中書院長與天下雜誌蕭富元總主筆,針對這個經濟策略深度探討。
蕭富元總主筆首先依據採訪經驗進行分享,表示一帶一路政策施行一年後,中國大陸對周邊49個國家直接投資年增36.7%,對外承包工程從100億美元上升到2014年1400億美元。然而,這個政策也充滿高度風險,沿線許多國家政局不穩、政權輪替,可能造成鉅額投資有去無回,各省搶奪一帶一路資源,戰略定位類似,惡性競爭。對台灣而言,除非做為下游承包商,被整合進入中國團隊,否則很難參與。
朱雲漢教授則表示,一帶一路是一個用三十年眼光推動的大戰略,即使可能面臨投資失敗,但中國大陸真正目標在與歐亞大陸以及環太平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擺脫美國的戰略圍堵,建立起新的全球化體系,同時開拓歐美之外的新市場,並將中國大陸西部建立出新的經濟連結。
吳中書院長指出,台灣要加入目前國際上幾個區域經濟整合協定中,不管是TPP或RCEP,都很難避免中國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國際局勢下,一帶一路仍然是台商的機會,參與其中,在我國目前產業利基最大的東協經濟體中,還是有助於開拓當地市場。
高承恕副董事長認為,中國大陸三十年來累積了3兆多美元的外匯存底,美國則有18兆多美元的債務,其中一兆多美元的國債在中國大陸手上,主導全球經濟的籌碼大增。在全球經貿情勢轉型當中,台灣應該積極思考其中的機會何在,而非一味憂心風險而對立。
最後,朱雲漢教授認為台灣應該希望一帶一路政策成功,過去出口市場大量集中歐美,但這兩個地區市場停滯,我們要加強開拓新興市場,中國大陸架設的合作機制是個機會,即使基礎建設無法參與,外溢效果還是分享得到。吳中書院長也認為未來幾年國際經濟成長遲緩,每個國家都會抱著見錢眼開的態度,在策略上,台灣應該要勇於和中國大陸簽署貿易協定,才能提升競爭力。
逢甲EMBA、財團法人逢甲大學EMBA學術發展基金會、逢甲EMBA聯誼會與天下雜誌於1月7日共同舉辦「一帶一路大戰略,兩岸新藍圖」論壇。(照片/逢甲EMBA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