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

媒體與台灣社會發展 李濤呼籲Accountable

2015.05.18

deco

【通識教育中心訊】「強本高濤」關於世界與台灣的第9堂課,5月11日由李濤老師主講「媒體與台灣社會發展」。李濤老師首先播放歐巴馬總統邀請諧星 Keegan-Michael Key擔任白宮記者晚宴上的「憤怒翻譯員」之影片,以詼諧手法表達對族群問題的關切,抨擊在野黨的杯葛,以及對媒體的消遣,而美國的社會大眾和媒體普遍能接受和包容這類幽默。反觀台灣的媒體與社會,未必能接受這般演說方式。

李濤老師強調,媒體作為社會公器,應扮演「社會的良心」,本身應建立且恪遵「輿論紅線」標準。譬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當家主播Brian Williams誇大報導內容,遭受停職、停薪的處分;英國小報拒絕購買德國媒體拍攝的英國凱特王妃裙擺走光照片,反映英國人民重視個人隱私,迫使媒體維持新聞品質。這條「輿論紅線」來自媒體的自律,以及社會大眾的要求。

在媒體自律課題上,以2007年周政保影帶事件為例,時任TVBS總經理的李濤發現這則新聞涉及造假,主動在其主持的《2100全民開講》節目中,針對該案進行自我批判,並向觀眾鞠躬道歉。雖然來自輿論的抨擊鋪天蓋地,但是依據「違背專業倫理,就要付出代價」的信念,讓李濤老師堅持必須選擇公開、認錯,而不是隱瞞、忽略。可是台灣媒體並未受到此一事件的警醒,近幾年許多新聞節目為了提升收視率,將新聞綜藝化,拼劇情、演很大、立場鮮明,偏離了實事求是的客觀立場。

除了媒體自律,李濤老師特別提醒,身為閱聽人的社會大眾,也會經常陷入「主流」淪為「恐懼的侏儒」的困境。他安排一項小實驗,由數位工作人員捏造老鼠出沒的情節,突如其來的尖叫「啊,老鼠!」,製造現場的騷動與慌亂。有趣的是,泰半同學認為禁止飲食的啟垣廳內確實出現老鼠。李濤老師藉由這項實驗,說明民意容易在未經思考、判斷和查證下,趨附於不合常理的意見主流。

同樣的,面對諸多社會重大事件,一般民眾通常也都會經歷「驚慌、憤怒、失焦、遺忘」的過程,正因為許多事件到最後都「船過水無痕」,致使媒體面對錯誤報導,經常選擇隱瞞而不是認錯。李濤老師以「Accountable」一詞,以及民初著名報人張季鸞的話語「苟有主張,悉出誠意;錯謬定多,欺罔幸免」,說明媒體人應具備篤實與嚴謹的原則與信念,也期許同學們關注媒體的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

「強本高濤」關於世界與台灣的課程影音內容隨時更新在本校通識教育中心YouTube頻道,第10堂課將於5月18日由高承恕教授主講「回首七十年,前瞻未來」,歡迎上線共同關懷世界趨勢。

圖說:李濤老師主講「媒體與台灣社會發展」。(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

李濤老師主講「媒體與台灣社會發展」。(照片/通識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