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5.05.11
【通識中心訊】「強本高濤」關於世界與台灣的第7堂課,5月4日由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老師主講「中國大陸崛起與兩岸關係」。高承恕副董事長介紹擔任過陸委會主委及國安會秘書長的蘇起老師,十多年來參與兩岸事務的豐沛經歷,勉勵同學珍惜寶貴機會,反思過去從未深思過的台灣定位。蘇起老師則表示,由於高副董與胡志強老師的邀約授課,才有機會初次踏入逢甲大學,同時滿足自己探訪台中西屯出生地的尋根願望。
蘇起老師首先講述台灣獨特地理位置優勢,然受東亞複雜形勢以及區域內國家異質性過高等因素影響,致使美中俄日等大國在東亞欲增加主導地位,卻又力有未逮,這也導致區域內中小國家在強權的相互制衡中有了操弄的空間。回顧台灣歷史發展,美中日三大國不僅決定台灣的過去,更強烈影響台灣未來的命運發展;因此台灣的內政與外交深為美中日所密切關注,但三者在關注程度上又有所差異。總結來說,憑著地理獨特性與歷史發展來看,台灣既大又小,既孤立又關鍵,既危險又安全,全依台灣執政當權處置是否得宜決定。
隨即蘇起老師談論到中國崛起所代表的歷史、經濟與政治意義。從歷史上來看,中國興起可比擬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與共產革命所代表的意義,後三者形塑了十九與二十世紀近兩百年來的世界格局,而中國興起則是帶動了當下二十一世紀全球秩序的重組。但跳脫到更大的歷史格局來看,中國的興起是一種回到常態的意義,直至十七世紀之前中國都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經歷這三百年來的變動,現今中國的興起也就有跡可循。從經濟面來看,中國大陸自2004年到2014年在名目GDP上的增長,所帶來的驚人經濟增量都是史無前例的;而中國大陸有意擺脫世界工廠地位,已積極對外投資取代引進外資,再到最近亞投行的創立,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在興起之後,欲以經濟力量更為強勢的參與國際事務。
由1988年至今的兩岸關係發展歷史來看,面對中國大陸在經濟、政治與國際地位的興起,台灣早期所具有的優勢正在快速的流失,特別是在經濟上大幅依賴大陸發展,更快速落後大陸經濟發展的現況,以及國際上各國對於「一個中國」的各自表述都不傾向台灣的形勢下,更需要台灣執政當局利用智慧與巧妙手法來突破僵局與困境。簡而言之,面對大陸對於美國在國際優勢地位的挑戰下,雖然短期內美國地位不會明顯被撼動,但也不表示將來兩岸關係惡化時,美國在衡量國內民意與國家利益,以及其他地區出兵狀況後,以對台灣現前的跛足不前之狀態會伸出援手。面對未來,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與民進黨傾向主權獨立國家之間的衝突該如何化解,特別是兩岸實力對比越來越有利於統一,但台灣內部思想越來越有利於台獨。將來兩種趨勢的激盪如何處理?國民黨原本作為兩種態度居中調節的功能日漸削減下,兩黨如何以長遠目光做出整體理性規劃,並且與美中協調,進而找出平衡點共同為台灣發展努力最為重要。
最後,蘇起老師語重心長指出,台灣這十幾年來的停滯,甚至是衰退的主要原因在於兩黨惡鬥與台灣媒體的墮落,唯有中止這兩者對於台灣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破壞,將力量重新擺置回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上,反省、重拾並且再創造台灣的優勢,也如此台灣才能有更為長遠且正面的發展。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談兩岸關係。(照片/通識中心提供)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