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
2011.11.10
水利署王瑞德總工程司一行至本校參觀研發成果。(照片/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提供)
【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訊】工學院黃錦煌院長帶領工學院、水利系、機電系、航太系、化工系、會計系與海峽兩岸科技研究中心等跨領域不同專長之教授,為經濟部水利署進行「深層海水及溫泉水低溫差發電可行性探討」研究,希望能達到結合深層海水與異種資源,如溫泉(地熱)或太陽能之發電技術,有利於低溫差發電技術之發展,及東部綠色觀光產業之推動。
10月17日水利署王瑞德總工程司率領陳肇成副工程司、水文技術組、工研院與台大學者,至本校參觀研發成果,瞭解計畫進行情形,並對後續工作交換意見。本校研究團隊建構具備有機郎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的5瓩小型發電驗證系統,並測試熱交換器效能,包括不同瞬時下內蒸氣體積分率分布、加熱容器內密度分布與速度向量分布情形等。
海洋溫差發電即為利用表層海水與深層海水間溫差,將儲存於表層海水中的太陽熱能轉換成電能的一種技術,表面混合層與深層海水間溫差愈大,則發電的效率愈高。加之以海洋的體積龐大,若能善加設計利用,必能產生可觀的電能。
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為本世紀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影響全人類的環境安全與經濟發展,團隊的研發計畫結合資源永續及能源開發,有突破性成果,希望運用科技開發區域性能源並可運用在地方產業發展。
分享:
2021.02.09
2021.02.09
2021.02.09